作者:张永钧

七十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醒“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非常深刻的指出农村教育的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

有调查统计材料报告,农村失学儿童有近五千万之多,辍学率高达7%以上,文盲人数在全球十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新的文盲又在不断产生。不仅如此,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返乡,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无门,搞二三产业无路。这些孩子家长反映,“回家种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只好在家闲着”。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这些学生处境尴尬,度日如年,无所事事。有调查指出,农村教育没有出口,升高一级学校和职业教育,门被堵住了或不顺畅,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升学比例始终很低,普通中学毛升学率为88%,农村还达不到这个比例。农村劳动力4.8亿左右,其中初中文化及以下的有87%。造成的原因,一是经济困难,农民对孩子教育负担过重;二是农村乡村中心校盲目集中,交通不便等原因学生辍学;三是师资力量不足,工资欠发时有发生;四是教学水平低下,教学内容与农村现实生活严重脱离,使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应试中有出路。

与“升学无望”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职业学校“等米下锅”。这与87%农村劳动力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培训正符合了。80%以上的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生存危机。分析原因是农村职业学校仍然依照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农村工作和进城务工的现实需求,不能为农村孩子上学和将来工作带来就业知识和技能,吸引力越来越弱。有统计表明,农村从土地转移出来的劳动力94.5%从事第二、三产业,只有5.5%从事农业,农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三产业的职业专门技能和经营管理人才。

针对农村每年有几千万农民工进城,每年又有上千万中小学生返乡的状况,农村教学改革应尽快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并给予指正。

1、农村教学思想观念应适应新时期要求认真调整。教学方向要倾向于向职业道德和实际生产技能培养上下功夫,特别针对性较强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社会活动的现代技术,现代管理上,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要认真研究,要以突出实用性为主,兼顾普遍。使学者能通过教学过程真正长知识,有技能、有能力走向社会。办学主导者要勇敢面对认真反思,动些脑筋改革创新。要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过程,带好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并要建设一个农村教学的研发机构提供基本思路和改革途径。

2、农村教学改革,中央政府要有一个统筹部署。即涉及到教育部门也涉及农业部门,希望协调好统一改革的步调,要有一个专门的联合机构认真从长计议,使农村教学改革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落实步骤,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农村教学改革形成一个新的面貌,使农民孩子由“厌学”到“爱学”,使农民家长看到孩子学有所望。

3、彻底改善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现状。在“十一五”期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把握市场,把握技能,提高教与学的相互联系,教与用的相互效果。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要实施“宽进严出”,可以施行连续继读也可以“函授”毕业,关键要培养有就业技能是目的。

4、尽早着手研制新的适用的农村中小学教材和职业技能学校的教材也是当务之急。摆脱以“城市为中心的教材编写模式和以升学为唯一出路的应试教育。”现在用的教材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等方面确实存在对农村严重“水土不服”的问题。应该考虑到中小学和职业技能教学的通用教材和专业教材,以普及教育为主,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村生产实际和市场供需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技能性的专业教材,以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生产活动适应情况的反馈为导向,不断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把学校办成学生的智力加工厂,生活加油站。

5、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和职业专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着重在普及型和适用见效方面强化训练,防止脱离现实“高、精、尖”型的不符实际的培训,使教师归于朴实、干事、动手、动脑,掌握有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技巧,防止好高骛远,不知所从的教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