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吉虎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劳动力转移的重任,是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载体。为此,吉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2007年,我省召开全省中职师资工作会议,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明确了近远期我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师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师提高计划实施方案。至此我省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体系日益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通过对相关部门的调查了解,截止2010年8月,我省依托国家级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91个(“双师型”教师培训班54个,“四新”培训班34个,校长、教务处长培训班3个),涉及到32个专业,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3844人次。其中: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1920人次,有1766人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通过率达到92%;“四新”知识培训1676人次;校长培训248人。另外,多方筹措资金举办各类教师“专题”培训班26期,培训12456人次,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接纳培训教师2116人次。在此基础上,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师资的需求,但随着近2年职业院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教学师资紧张,实习实训基地不足,教学实践相脱节,不是教师疲于奔命连轴转,就是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此种状况除个别示范院校外,全省普遍存在。原因有三:一是现有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滞后,导致师资人才培养成长步伐跟不上发展速度。二是有些院校由于没把中等职业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教学观念的惯性存在,紧迫感不足,改革的步伐跟不上。三是以各级政府主导的院校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鉴于以上原因,提出以下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1、保持职教经费投入适度增长。“十二五”时期,在吉林职教事业面临大发展,规模大扩张,师资严重不足的形势下,必须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职业教育经费合理适度增长。要建立专项职教师资引进和培养培训经费,为吉林打造一支优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提供财力保障。

2、积极改善教师待遇水平。要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保障并逐步改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从根本上改善职业教育教师生活、工作条件,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具体措施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二是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落实并实施绩效工资制,保持教师年均收入有适度增长。三是要健全教师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解决新引进教师的住房问题。四是建立保障欠发达地区以及山区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教师、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教师的待遇均衡配置。

3、扩大职教宣传,提高职教吸引力。要想提高职教吸引力,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营造尊重职教、重视职教的舆论氛围,提高职教的社会影响力。要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职教事业,对毕业后到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技校从教的学生给与退还学费等优惠措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改革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

1、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职教师范特色的专业,如围绕我国进入高铁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历史机遇,依托北车集团长春客车厂,培养一批与高铁行业相适用的专业师资人才等。

2、在现有的师范院校、技术师范学院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上,鼓励工科院校、重点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技术师范教育,让更多的院校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职教师资的培养中来。并积极探索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本科院校或职教师范院校开设专门的职教师资班,招收高职类院校毕业生或二年级学生,通过2年的继续学习,获得职教师资专业本科学历,从而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

3、加大职教师资引进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中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保证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把吉林建设成为职教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