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戈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一切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2010年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了大丰收,总产量达到568.5亿斤,比2009年净增76.5斤,增幅15.5%。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省上下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齐心努力的结果。2010年仅水利一项全省就实现投资64.3亿元。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投资24.7亿元,完成工程量3856万立方米,重力坝等骨干工程基本完成……;加快了34个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了前郭水田、乾安旱田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在通榆、洮南、乾安开展了3万亩玉米膜下滴灌试点,实现每亩增产玉米1038斤,节水127立方米、增收830元……。

但尽管这样,吉林省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薄弱,特别是干旱对吉林省农业的威胁越来越大,西部地区十年十旱,中部地区十年九旱,每年受旱面积都在3000万亩以上,并且空间跨度由西向东逐年扩展,时间跨度由春旱为主向伏旱和秋吊发展。丰欠年间产量波动较大,重灾之年不仅造成粮食严重减产、农民严重减收,而且给畜牧业、加工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多数农田遇旱不能抗、遇涝不能排。有井的地方传统田间抗旱习惯于漫灌,每次的灌水量过大,总的灌溉定额也偏大,灌溉定额往往高出农作物实际需要的2~5倍,浪费惊人。对于年降水只有500多毫米的吉林来说,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为此,吉林省规划 "十二五"期间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西部14个县(市),包括白城、松原全部。四平的双辽、梨树、公主岭和长春的农安,集中建设1000万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加快水利水毁工程修复。推进哈达山、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建设进程,适时启动配套工程。计划总投资70亿元,可增产粮食100亿斤,基本上是每投入0.7元可增产1斤粮。

建议国家按照1:1投资比例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