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6 16:45:27
作者:王天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丰硕成果,粮食主产区贡献巨大,产粮大省吉林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4%,但粮食的商品率却高达60%,居全国第一位。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吉林省粮食总产连续登上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三个台阶。80年代,第一代玉米杂交种推广应用,粮食产量很快达到300亿斤阶段性水平;90年代,第二代高产抗病品种成功育成,粮食产量登上400亿斤阶段性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一批高产耐密品种相继问世,粮食产量登上500亿斤阶段性水平。
在粮食增产的技术限制因素中,制种技术占30%。多年的实践表明,每次农作物新品种的重大突破都推动了粮食产量的跃升。随着消费和加工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玉米品种又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要达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育种目标。
从国内育种形势看,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质资源溃乏,原创性研究滞后。亲本种质没有突破性的创新,二是育种方向不应靠大肥大水来增产,而是要靠品种吸肥吸水能力为目标,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和可持续的要求;三是未通过审定和区域实验,私繁乱育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从国内种子市场格局看,国外大型种子企业来势凶猛,而国内种子经营企业小而散,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国内种子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严重影响我国种业安全。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超过70家。仅以美国先锋公司在吉林省主推的“先玉335”为例,2008午全省种植200万亩左右,2009年达到700万亩,2010年达1800多万亩。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国家抓紧启动种子安全战略,重点强化五个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大幅度增加种子科研投入,特别是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把种质资源研究作为种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二是培育壮大民族种业。在财政投入、项目建设、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打造中国种业航母。
三是加强国内种子市场调控、监管,依法提高国外种子企业准入门槛。
四是加强国际种子合作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子资源。
五是加快专用玉米转基因品种的安全研究、生产监管和育种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