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戈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第一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由于阶段性过剩出现了玉米“储不下、运不出、用不了”的尴尬局面,为消耗陈化粮和缓解原油短缺的矛盾,燃料乙醇项目被提上日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第一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由于阶段性过剩出现了玉米“储不下、运不出、用不了”的尴尬局面,为消耗陈化粮和缓解原油短缺的矛盾,燃料乙醇项目被提上日程。

2001年上半年,以吉林、河南等省为代表,我国进入玉米乙醇汽油推广阶段,借鉴国外经验,车用乙醇汽油采用变性燃料乙醇和无铅汽油按1:9体积比混合而成。

2003年2月国务院批准公布《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十五”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明确四个问题:一是粮食相对过剩和缺乏有效转化手段、降低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石油资源日益短缺;三是降低城市大气环境恶化;四是确定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于推动农业产业化、改善国民经济二元结构、保护环境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战略产业,并以此为目标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全新的、工艺技术先进成熟、综合利用水平较高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

十年来,除石油资源日益短缺没有改变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由过剩变为日益短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加工转化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吉林省的玉米转化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仅长春市2010年加工玉米就达60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年产聚乳酸5000吨,产值1亿元。2020年,长春市将建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生产加工中心,年加工玉米800-1000万吨,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领跑”玉米精深加工业的龙头。玉米由过剩到日益短缺。

而《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十五”发展专项规划》提到的四个问题,除石油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外,其它情况如下:

(一)、关于减排二氧化碳 

乙醇的原料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作为燃料使用过程中又放出二氧化碳,看似二氧化碳零排放。但生产玉米要耗费能源(如机播、机耕、浇水、收割、脱粒、运输等),把玉米制成乙醇的过程又有能耗。在考虑了这些因素后,乙醇和汽油掺烧能减排二氧化碳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二)、关于提高辛烷值

化油器发动机对辛烷值很敏感。乙醇掺混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控制发动机爆燃。但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喷发动机经车用电脑准确计算、调整,精确控制喷油时间、喷油量、进排气门开启时间和点火时间,能很好地控制爆燃并把排放污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关于燃油经济性

国内浙江大学在化油器单缸四冲程风冷汽油机上使用含水5%的乙醇与90号汽油配成的E10及E15,在汽油机不调整不变动的情况下,功率及扭矩有所下降,最大功率下降约10%;吉林工业大学也做过相应试验,在排量125ml,四冲程单缸风冷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进行了改用乙醇作燃料的试验研究,90kg汽油和100kg燃料乙醇所做功相等。

表一、表二是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所做试验的报告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动机转速或功率不变时,随着乙醇比例的提高,油耗上升,验证了浙江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的试验,可以认定为乙醇没有做功,同时,由于乙醇汽化潜热高,在汽化燃烧的过程中还要吸收大量的热能。对于生产乙醇的企业,国家还有高额补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四)、关于陈化粮

由于以玉米为主的粮食加工转化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所以陈化粮一说已无从谈起。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停止使用低配比乙醇燃料。

(二)、大力研发以E100(纯乙醇)和M100(纯甲醇)为主的灵活燃料发动机。并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建筑机械等便于供应燃料的领域。

(三)、积极鼓励、研发、推广非粮原料的醇类生产工艺及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