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吉虎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省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我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信息是市场的灵魂, 市场是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因此, 只有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及时、准确、有效地把各种信息传递到农民的手中, 才能真正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让农民真正增收致富,成为新时代的农民。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一)村级信息站点建设缓慢,没有达到全覆盖。

目前,我省村级信息站点2068个。2009年新建村级信息站点413个,照此速度,尚需10余年时间达到村级信息站点全覆盖,村级信息站点建设缓慢。

(二)“一站通”、网上展厅等网络信息利用不充分。

“一站通”网站在重新改版中经常出现登陆故障,网站建设尚需加强。农民是信息消费的基本单位, 其文化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农民网络信息应用能力的高低。由于我省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农民获取信息、对信息内容吸收和利用, 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能力较差;广大农民对网上展厅等网络信息又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进行较好的利用。

(三)网络延伸不到位。

我省农村种养殖大户能上网的仅占10%,还没有真正达到到户、到企。我省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网络信息的应用与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上网须购置必要的设备, 须交纳上网费用, 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网费用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农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四)与各相关部门协调不够。

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缺乏与电信、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没有实现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也没有得到电信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二、几点建议

(一) 加快村级信息站点全覆盖建设步伐,实现涉农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实现村级信息站点全覆盖, 完善农村信息网络, 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 将实用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等综合分析后提供给农民,同时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收集整理, 交由专家咨询解答。在县市建立农业信息资源库, 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实现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价格、供求、病虫害防治等急需的信息,用信息引导生产, 用信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二)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信息员。农村信息员队伍是连接基层信息站点与广大农民的桥梁与纽带, 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与青年农民培训相结合, 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现场培训等方式进行。重点培训信息收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积极捕捉各类涉农信息, 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

(三)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社会化工作。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是单凭农业部门就能够完成的, 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 共同奋斗。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工作,要在农村信息服务的政策法规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村信息员培养等方面多做工作, 并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涉农网络信息的认识。加强与电信、气象等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与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提升农民上网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到户、到企。加强“一站通”网站建设,增强农民对网上展厅等网络信息的认识,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率。

(五)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广大农民将农产品上网经营, 上网采集市场信息和科学种田知识, 改变落后的耕作方式和经营意识;要在土壤改良、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生物工程、农业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 推动传统农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六)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智力优势。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投资多、量大面广的长期性工程;农村中小学是农村文化聚集地, 教师本身素质高, 对计算机知识接受快, 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信息管理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学生在发送或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网络信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又了解了网络的功能,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开放、实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