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戈

我国是菌草技术的发源地,通过援外和国际合作已将这一技术传播到98个国家。运用菌草技术发展形成的新兴生态产业—菌草业将成为增加就业、消除贫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对破解人类面临的食物、健康、资源、能源、就业、环境等难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支持菌草产业发展,对促进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菌草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菌草产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占领制高点和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菌草业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发展菌草产业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无论技术研发还是应用推广都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
1983年,福建农林大学开始“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1986年获得成功。30多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菌草科学研究与应用已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建立起菌草综合技术体系。菌草技术的系列创新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菌草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综合配套技术,也为菌草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菌草技术于1991年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重中之重项目;1992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994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1994年起被商务部列为援外重要项目;1995年被国家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1997年起被福建省政府列为对口帮扶宁夏、智力援新疆、对口帮扶三峡库区、科技援西藏项目;2011年菌草业被福建省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农业产业。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国菌草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已选育出高产优质菌草45种,运用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55种。种植菌草栽培食用菌每亩可产鲜菇4-5吨。
我国的草原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倍以上,只要利用1%的草原来发展菌草业,就可增加菇类食品9000万吨,可为我国人均每天提供150克的菇类食品,还可增加产值7400亿元。

菌草业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优质饲料。如巨菌草在我国南方为多年生植物,年可产鲜草30吨/亩;在宁夏中部黄河荒漠地种植产鲜草达20吨/亩;在内蒙古阿拉善沙地种植产鲜草达12吨/亩;在新疆克拉玛依沙地种植产鲜草达15吨/亩。远远超出玉米秸秆亩产1吨的水平,而且粗蛋白含量6-15%。可作为牛、羊、猪、雁、鹅等畜禽或鱼的饲料,可有效解决我国西部饲料不足问题。

菌草可为生物质能和生物质材料产业发展提供高产优质原料。在我国南方山地种植巨菌草“以草代煤”发电,每亩菌草燃烧的发电量相当于4-5吨原煤的发电量。菌草可用于生产沼气、乙醇、生物柴油等。用菌草生产沼气,每吨干菌草产沼气548立方米以上(含55%甲烷),比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产沼气量高1倍以上。                                        

运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业,以高效利用生物量大的草本植物为核心,把植物、菌物(微生物)、动物三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草业、菌业、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循环综合利用,为人类提供新食品、新环保理念和新能源,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兴产业。

二、发展菌草业是生态建设的高效途径。

我国传统菌业生产以林木为主要原料,目前全国香菇、木耳、灵芝生产每年消耗阔叶树2000多万立方米。而应用菌草技术发展食、药用菌生产,可从根本上解决“菌林矛盾”,实现菌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菌草是防止水土流失、防沙固沙、治理荒漠、改良土壤、优化环境、灾后恢复生产的有效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效益高的显著优势。

1993年在福建长汀县种植菌草,当年土壤侵蚀量减轻78%。在福建种植的巨菌草,每亩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吨。

2010年在宁夏荒漠地上种植巨菌草亩产鲜草达20吨以上。

2011年开始,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里龙乡甲邦村的流动沙丘进行种植菌草治理流沙试验与示范。2012年9月和2013年6月,西藏林芝地区两次组织有关专家对菌草治沙关键技术研究进行评审验收。查定表明,菌草固沙效果明显。菌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做为牛羊的优良牧草。

2011-2014年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卢旺达尼罗河上游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种植巨菌草土壤流失率比种植玉米减少97.05-98.9%,水流失率减少80-91.9%。卢旺达已将菌草技术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项目。

2012年3月在长汀县河田镇种植菌草治理水土流失顽症“崩岗”,3个月见效,10月测产每亩达24.8吨。

2013年和2014年,在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开展种植菌草防沙治沙试验示范,菌草种植100天后沙地被全部固住。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菌草治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4年,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省(区)沿黄河16个县建立试验示范与建立产业发展基地,为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多种类型的成功经验。

三、建议

1. 将菌草生态治理与菌草产业发展列入黄河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制订菌草产业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各阶段实施目标并纳入“十三五”规划。沿黄河各省建立示范基地,由黄河流域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和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实施。

2.把发展菌草业列入国家“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试点项目”,利用黄河沿岸非耕地和盐碱地、荒漠地建立菌草饲料基地,以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饲料紧缺”、“人畜争粮”和“粮饲争地”的矛盾。

3.把发展菌草业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项目。我国592个国定贫困县基本上都分布于生态脆弱地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标本兼治,发展菌草业可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如果在每个贫困县推广利用非耕地种植2-3万亩菌草,不仅可以增加就业、绿化山川,还可以推进“能源基地”、“饲料基地”和“菌类基地”建设,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