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戈

残疾儿童是一群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或适应困难,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发展的儿童。在教育领域中,为了避免给这类孩子贴标签(残疾),尊重他们的特殊性,我们一般将这类儿童称为“特殊儿童”。在我国,特殊儿童一般可分为弱智、听觉障碍(聋、重听)、视觉障碍(盲、低视力)、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肢体障碍、病弱、孤独症、多重障碍、天才、轻微违法和犯罪共12类;其次,按症状严重性程度,各类障碍还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特殊儿童与普通正常发展儿童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但是,其共性远远大于差异。首先,他们的生理发育,身高、体重、体态、身体的结构和机能发展与普通儿童一致,都要经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等发育阶段;其次,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也与普通儿童相似,都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都遵循从简单的感知觉发展到复杂的抽象思维发展的心理阶段。与普通正常发展儿童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大部分这类儿童都有生理或心理缺陷,会阻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进度;其个体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他们一般难以适应普通学校中的常规教学活动,需要接受特殊辅导。

目前,国外针对这类特殊儿童,提倡的是“全纳教育”(融合教育),即教育要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根据“全纳教育”,我国也尝试进行了“随班就读”,将程度较轻的特殊儿童放进普通学校,跟普通学校中的正常发展儿童一起接受普通教育。但是,这种“随班就读”离真正的“全纳教育”或“融合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即我国的“特殊学校(机构)”以及“康复中心”从本质上剥夺了特殊儿童与正常人际环境、正常教育环境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回归到主流社会和干预后效果的泛化,而“随班就读”只是简单把特殊儿童放进普通班级,没有给予相应辅导和支持。因而,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特殊儿童都是在已经表现出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被家长或学校教师发现并建议诊断或接受特殊教育的,他们被发现或诊断的年龄通常较大,已经错过了对特殊儿童干预的最佳时期“3-6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帮助特殊儿童,教育、医疗、残联等相关部门就要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培训、评估、诊断、教育干预的体系,全方位帮助特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帮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鉴于以上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所有普通小学、普通幼儿园和特殊学校的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我们经常会在普通幼儿园或学校里发现一些比较奇怪的孩子,例如:情绪异常,经常大哭大闹,歇斯底里;行为异常,重复做某一个奇怪的动作,喜欢伤害自己或他人;思维异常,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规则,刻板,不容许更改;同伴关系异常,不合群,自己玩自己的,缺少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这类孩子的“异常”较为明显,家长和教师就会担忧、进而带他们去寻求专家进行诊断、去特教机构进行干预;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异常”不太明显的孩子,例如:有些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孤独症的孩子只有到了小学阶段,这些“异常”才会表现更为突出。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年龄已经错过了“3-6”岁的最佳干预时期,家长和教师往往束手无策,特教老师也一筹莫展……由于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了解,面对家长的疑问和焦虑,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学校教师一般无法给出合理的建议。另外,在班级中,有些教师甚至会责怪他们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班级秩序,不断的批评、指责甚至边缘化这类儿童。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班级里其他同学和家长对待他们的态度,由此,这类儿童的社会性适应问题会因为不良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越来越差;他们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给予帮助,到了青少年时期,这类儿童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行为甚至犯罪。如果教师了解相关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帮助特殊儿童的方法,他们就不会边缘化这类特殊儿童,可以适时的了解孩子情绪、行为变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改善他们的问题。

二、对即将入园的孩子,统一组织进行入园前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评估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由于在幼儿阶段的“异常”不够明显,缺乏相关知识的家长或教师会忽视一些程度较轻的特殊儿童(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孤独症)表现出来的问题。他们往往将沉默寡言、不合群、奇怪的行为、攻击他人等等归结到孩子内向、害羞、怕生、有个性、或者被他人欺负了……这些家长在主观上就拒绝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拒绝承认自己的孩子与正常发展的孩子不同,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随着发展慢慢消失的,是发展性问题。殊不知,这会导致许多特殊儿童失去接受干预或特殊教育的最佳时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如果能在3岁前,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或初始就对所有孩子进行系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评估,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的成长,还可以将需要接受特殊帮助的特殊儿童识别出来,找到问题所在,让这些儿童在干预的最佳期获得有效的帮助。目前,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残联康复部门的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重视。吉林市明智之家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中残联等机构,对吉林市13所小学和市区几所幼儿园的3岁幼儿进行了发育水平的评估,识别出了一部分需要接受特殊帮助的孩子,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训练,已经获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结果,获得了家长和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认可。

三、建立融合教育体系,对班级中的特殊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真正的将融合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将特殊儿童纳入普通学校,让他们跟普通的正常发展的儿童一起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这类孩子跟普通儿童一起了解世界、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他们。鉴于这类儿童的严重性程度不同,可以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个体差异出现,联合特教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相关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一起制定干预计划,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例如:一部分时间接受普通教育,与普通的正常发展同伴接触;一部分时间接受“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缓解其自身的症状。接受“个别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按儿童的症状严重性程度和发展特点灵活调整。这样做不仅给特殊儿童提供了正常接触社会、接触同伴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还可以利用正常班级和正常人际关系中的教师、同伴、社会环境帮助他们,缓解普通教师和特教教师的压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去,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方案,提高他们的预后效果;进一步,将我国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将我国教育体制与国外教育体制进行对比,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