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戈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两岸农业合作领域先行先试的成果,自2005年福建漳州漳浦率先开展试点至今,在全国已有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创建,为台湾农民来大陆创业提供了舞台。作为两岸农业合作示范的窗口,引进台湾农业良种和农业推广示范技术及经营理念,是台湾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的展示平台,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新亮点。

一些园区积极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如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2010年荣获“江苏省江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2012年被南京市誉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园区的核心启动区重点引进现代农业新品种进行栽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引进嫁接台湾特色农产品,建设西甜瓜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特色规模效应。园区大力培育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循环低碳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园区中的高科技农业展示厅、智能温室大棚、独具台湾风情的“台湾创意农业旅游区”等设施,对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中国大陆来说,是农业科普示范、农民培训教育和旅游及观光绝好的基地。其形成的“公司+园区+人才+农户”的模式也将为大陆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得益于政策推动、业者努力和两岸的优势互补,如台湾在资本、技术及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大陆则在土地资源和农产品市场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业者反映台湾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新技术接受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创新意识也较强。而大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还仅仅停留在适应传统农业生产的水平,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及实践的能力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等等。

针对大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利于对接台湾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现状,有台湾农民创业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福建漳州设立了“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立教育培训基地等,为推动两岸农业交流、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搭建了新平台。

2014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秘书局以回函的形式,鼓励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在福建漳州设立“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建议统筹各方面资源,加强基础设施、人员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促进海峡两岸新型农民培训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农业产业对接、基层民众情感融合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服务两岸现代农业发展,增进两岸农渔民福祉。

“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发展中立足本地、面向海峡两岸招收学员,围绕特色产业,打造精品课程;通过示范带动,培育新型农民。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长、短班相结合、现场示范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基地拓展了台创园的功能,使台创园真正成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和感情融合的重要平台、两岸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载体、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对接的重要纽带和宣传中央、地方惠台、惠农政策的重要窗口。

培训基地的教学实践突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和技术观摩,安排学员到台资农业企业教学实践基地上课实训,与台湾农业专家面对面交流讨论,学员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可以说,“海峡两岸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已经成为了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机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过多年的发展,不论是从园区硬件建设、经营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培育、农业旅游观光还是市场营销理念,都对大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建议总结立足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展两岸农业合作及与大陆农民交流培训的经验,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一套与台湾农民创业园主业相结合且机制灵活、功能完备、实用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体系并加以推广。在有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地方发挥优势,将台创园建设成交流培训基地并与大陆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结合起来,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资源优势,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突出新兴产业、打造精品课程,创新培训模式、提高教育实效,造就有知识、有技能、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把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助推农业转型、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