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献禾

众所周知,品牌消费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最暴利的消费形式,品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起到路标和导购的作用,它引领人们的消费趋势,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提到手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苹果和近几年崛起的国产手机品牌小米,甚至有青少年为买苹果手机而不惜卖掉自己的肾,可见品牌的魅力;提到空调,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格力、海尔;提到电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华谊、光线、万达、保利博纳等,买房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万科、万达等信誉良好的房地产企业,这些品牌在同行业的占有率几乎是半壁江山,国人消费趋同的心理使这些品牌的扩张更加肆无忌惮,小米已从智能手机向智能家电行业扩张,万达更是从商业地产向体育、电影等娱乐行业进军,并进驻美国大肆收购好莱坞电影产业。文化产品的消费更是如此,我们从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的运营模式就可以看出端倪。浙江电视台先从韩国购买节目版权,然后重金聘请国内众明星参与,精心打造第一季,使这档节目成为同期的王牌节目,造就大量节目粉丝,取得良好的口碑效应,招商总额超过4亿。节目做火之后他们接着做第二季,第三季,然后又利用电视节目的知名度拍成同名电影,票房迅速超过4亿,对传统的电影运作方式造成强烈冲击。相类似的还有网络红人大鹏利用自己在网络创造的知名度拍摄了电影《煎饼侠》,成本2100万,影片上映后创造了11.5亿的票房奇迹,当然还有演员陈思诚利用自己编导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影响力改编成电影,票房迅速突破4个亿,他又接着策划拍摄电影《唐人街探案》,成为今年跨年的黑马电影之一,票房已近8亿。我为什么要举这么多跨界成功的例子,就是试图说明品牌的力量,电影导演张艺谋拍电影成功成为世界著名导演之后担任我国举办的奥运会总导演,又成功的导演了桂林印象、西湖印象等当地大型旅游景观项目,极大的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品牌扩展、转化的成功范例。

由此可见,能否拥有一个乃至几个有号召力的品牌,不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立足的根本,是判断一个企业未来前途和价值多少的重要标准,企业如此,文化产业更是如此。

纵观我省文化产业,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在省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出了很多优秀作品,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喜可贺的。但如果把我省的文艺人才和文化产业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平台上来衡量,很显然我省缺少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艺大家和有号召力的品牌作品,正如习主席在去年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所说:有“高原”,缺“高峰”。没有“高峰”人才,没有“高峰”作品,就不会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也不会有跨界的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不会有未来。所以加强我省文化品牌建设,培养自己的文艺大家就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界定我省文化品牌的标准,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

二、加强艺术人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尤其对在外漂泊的有成就的吉林省籍艺术人才和曾获各种奖项以及在各种有影响的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吉林籍艺术人才,建立经常的联系,并给他们一定的地位,经常请他们回来对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因为他们可能就是产生吉林省有些文化品牌的土壤。

三、以省级扶持优秀文艺作品专项资金为基础,引入其他投资成立吉林省优秀文化品牌扶持专项基金,改变面面俱到的撒芝麻盐式的扶持方式。因为扶持优秀文艺作品不是扶贫,要有计划地优先打造有竞争力的我省文化品牌,变输血为造血,力争一年或几年打造一部,形成品牌效应,并争取跨界在其他文艺领域获取最大利益。这样也对其他需要扶持的文艺作品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可以用品牌作品取得的经济效益反哺需要扶持的文艺作品。

四、在全国范围诚聘文化产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吉林省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创意进行梳理,同时也可引入外来的优秀创意,找出能够发展成我省文化品牌的作品和创意,集中优秀人才、倾全省之财力进行打造。

五、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建议最好在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这些门类上寻找建设我省文化品牌的突破口,一是这几个门类我省人才基础较好;二是这几个门类做好了容易产生较大影响;三是产业附加值较高。

以上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各级领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