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颂词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于政府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山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是中华民族的经典箴言,但风吹不动泰山,雨打不动青松,这也是真理,是道德箴言。

官场一瞥,由于自身情况,多年以来去过各级政府部门,眼界大开,足以写一本新版本的《官场现形记》。

经过改革大潮的涤荡,我国已不再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涨、贤士无名”的混淆世道,“忠而获罪、信而见疑、人人见危”的状况也已被扫荡,“政乱令烦,徒然扰民”的乱象也已杜绝,“狐假虎威、敲诈勒索”的事件似乎绝迹。但“尚居高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况间或发生,“谋国偾世”一流人世九牛几毛,“贪恋爵禄、苟合取容”者大有人在,“俯首贴耳、摇尾乞怜偶或受宠若惊者”见怪不怪,“欺上瞒下”大有人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者岂在少数,“因循敷衍、无所事事、尸禄素餐”者司空见惯,“推诿责任,互相倾轧”者也非凤毛麟角,“骄泰奢侈、贪恋天艺,恃其荣宠,车辙马迹遍天下”仍屡见不鲜。此等情景,或赤裸裸,或隐秘秘。令人观之不觉:啊?啊??啊?!啊!!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兴衰成毁的感叹中!《周易》告诉我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必须冲决历史的罗网,破除陈腐之囹圄。是的,十八大已指出,坚持依法与依德相结合才能有效治国。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道德与执政水平已迫在眉睫,而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应始于政府。

核心价值观居文化范畴。因为它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体系中处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决定着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何其重要!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中华走向复兴的内在要求。

历史告诉我们,时移世易,高法易矣,历史又告诉我们,事必先腐而虫生之,若不因时变革,一味恪守成规,因循旧俗,这本身就是政乱之源。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改变,其结局只有毁灭。当然大改革初期,常会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出去,但这种牺牲是值得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和谐统一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它的基本范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结晶的延续和创新发展。

做为政府公务员,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时刻不忘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时刻不忘“昭德塞违”,时刻做到“庆赏不遗匹夫、诸罚不避肺腑”则天下公矣。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如果政府相信人的无上价值,个人有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自由,如果政府相信每一项权利暗示一份职责,每一个机会暗示一项义务,如果政府相信法律为人而制定而不是人为法律制定,政府是人民的仆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如果政府相信有益服务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只有在作出牺牲的炼火中,人的灵魂才得到解放。那么面对贫者生怨,寡者不安的当今状况,定会做出治国的业绩,定会有卓越的未来。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医疗迫在眉睫

常听媒体与家长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什么起跑线?很少有人认为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起跑线。一些孩子家长本身就怀着狭隘心理教育孩子,怎能不输掉孩子的一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心灵教育是家教的第一乐章,父母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美丽、充满活力的心灵,就等于为孩子铺就一条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成功大道。

为此,我呼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在教育者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有意或无意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并立足养成与灌输的思想教育方式,从大处着眼,从细节作起。因为在孩子眼中,高无巨细之分,景无大小之别,生活处处教育人。
超越高考迈进了大学校园。满眼大楼,满目情侣,还有那走穴教育的道貌岸然者。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地也。泱泱十几亿的中国,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如今何处寻觅蔡元培、陶行之?何处寻觅鲁迅、闻一多?如今图书馆的板凳冷了,周边商业大楼火了;钻研书本的少了,娱乐圈扩了。

学者为师,身正为范,一些淳朴的乡村教师,在功利化、行政化的教育体系中如同一股清流,与那些需要交纳高学费,与那些笑纳“肉体红包”的名牌校相比,简直是美德教育的高等学府。为此人们呼吁教育阵地的纯洁性,教者要雕刻好自己的本色——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却意图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大学问题多多,众所皆知,要有良好的社会,必须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先要有良好教育,要有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者。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爱因斯坦的概括最为科学、精彩“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忘光后仍留下的那些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幸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每个人成功,而学习又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外应择善进行阅读,以提高人文水平。坚持阅读精品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白了,就是提高公民素质,而提高公民素质,除其它因素外,重在学习,学习的重中之重首先在于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集。以学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学养气度属无形,所求于朝夕的熏陶染养,得益于常年的孜孜以求,绝非附庸即风雅。书籍不是雪花膏,读了就有增白之效,贵在坚持。学生不读书,何为学生?社会之人不读书,浮躁之气、浮华之风怎么根除?

呼吁,无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教材,都应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增加经典篇目的研习。

医疗改革的同时要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

当传统心态和现代境遇扭合在一起时,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在医疗领域表现最为淋漓尽致。

患者走进医院,可谓雪上加霜。放眼开来,医务人员形形色色:面孔冷淡者有之,含蓄诊断者有之,不学无术却道貌岸然者有之,大言不惭手接红包者有之。误诊现象司空见惯,何谓治病救人?

当年孙中山为拯救国民于水火弃医从革命,无暇医己之病,抱病殉国;鲁迅先是为寻求治国的良药弃医从文,无意医已之躯。含恨殉国;白求恩不远万里治病救人因公染病,以身殉国。

如今何处寻觅他们的身影?为官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者不能教自身,如教人何?医者不能“医自身”,如“医”人何?培养良善正义的行为道德仅靠道德反省是不够了,必须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生的教育,医院中的种种现象,它们不单单是一个个的事件,更是一次次对人内心道德的拷问。只有每个人,每位公民都培养起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以及树立共同推崇的道德标杆,这个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届时,医院里这些令人哀婉恼怒的悲歌,将会变成一曲曲动人的白衣天使之歌。

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应成为社会公民

“文化在管理不到的地方起作用”这是哲人总结出的真理,一语中的!

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概率才使我们成为一个人。所以天不助无所事事之人。人的努力与奋斗或远或近都源于一个目标,失去目标,努力、奋斗将成为空谈。而努力奋斗的另一层含义里决不放弃。2012年(奥运、飞天、航海、诺贝尔,强国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是中国人的圆梦之年,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一个里程碑,这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完成的成果,是中国“正能量”创造的奇迹。当举世向中国人致敬之时,“我们”是否心安理得?问心无愧?“毒饮品”“毒食油”“毒瘦肉”“毒奶粉”“毒胶囊”相继问世,哪一项不是“我们”社会成员制造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细微动作都可能引起一场飓风,更何况是食品安全问题呢?!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制止每个环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根除“毒食品”的再现。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不仅可以提出关于企业诚信等道德建设方面的结论,还有食品安全与生命更深层的关联。尊重所有生命,才有真正的食品安全。社会生活链条中的每个人都从属于社会成员的范畴,在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时,听到了“化学中国说”时,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吗?食品安全问题也带给人们沉重的思考,民族的劣根性在当今物欲横流时也全方位地展示出来。我们在抨击政府、嘲讽他人之时,扪心自问:自己是什么人?没开车时,你抱怨开车人缺少人性,有车开时你抱怨行人不讲规律乱闯红灯,诸如此类,归根结底是社会公德问题,是人性问题。这关系着社会每个成员,如何使自己成为社会公民,《感动中国》为我们做了最具体的诠释。这些人感动中国的同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国人展示着生命的高贵和坚忍,展示着平凡人最不平凡的真善美、

是的,不要问祖国为我们做什么,而应问我们为祖国做了什么。

中华复兴,人人有责,不仅是政府,不仅是医疗教育,如果每位社会成员,人人能够自扫门前雪,那么何需管他人瓦上霜?

一介贫民,爱国有心,浅陋之议,敬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