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2 15:07:36
作者:苏丽娜
六月上旬,有幸乘坐(哈尔滨——包头)1814次、(包头——哈尔滨)1816次车,从长春上车至呼和浩特市,往返四十八小时。1814车次是晚7:44发车,第二天晚7:20到呼市,全程二十四小时左右,晚上8点左右至第二天3点看不清外面。1816车次是中午12:56从呼市出发,第二天下午1点左右到达长春,而晚上看不到的景象恰恰在来时看到了。这样计算起来,全程二十四小时车窗外的景象尽收眼底,二十四小时车程中,大约只有一小时左右能看到绿色:或出现过一小片片树林,或出现过十几棵树木,或出现过一些绿色植被,而这些绿色都是间或出现积累计算的。而大约二十三小时中几乎是荒芜的平原,光秃的山丘。“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可喜景象早已无处寻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也已成天方夜谭。而中国旅行社的《精华线路推荐》的各种草原一日游也严然早已失去往昔草原的景象,只剩下一些“吃喝”项目苟延残喘地装点门面。无怪乎“北京雾霾”“北京咳”与日俱增。
满目荒芜,令人震惊!令人恐惧!更令人不解!令人气愤!
每年中央财政都向内蒙自治区大量拨款植树造林。树林在何方?中央政府不能拨款之后就不了了之,应该督察检验吧!怎么督察?是坐飞机还是坐快车?这种督察作用不大,应该坐慢车、坐汽车实地考察!脚踏实地,才会有科学依据,决不能走马观花,潦草行事,应该形成科学调查报告。
如果内蒙政府没有专款专用,根本就没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能否追责?怎样追责?问责、追责机制是否科学化?是否落到实处?
为什么各级政府不能做到未雨绸缪?为什么不能防患于未然?为什么总是亡羊补牢?为什么只歌颂事后英雄而不是把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为什么不能做到事前和谐?如果政府有决心有能力,造林大军的劳动力绰绰有余:喝茶水儿、看报纸儿的公务员、社会闲散人员、待业青年、劳教人员、志愿者……可以效仿五八年大跃进的某项做法,保质保量,奖罚分明。为保护人类家园而战,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