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丽娜

最近,国家教育部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勾起本人对其它国家相关内容的探究:

韩国:韩国称校规为学则,并不单独列出。主要规定学生在校内的活动,并不涉及校外的活动和道德,由名校校长自行制定、修正。制定过程中,须按程序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大多数学校对手机的规定相差无几:原则上不许带手机上学。如果带了必须交由班主任保管,放学后取回;上课时玩手机要没收手机两周;因手机受罚两次则通知家长。班级细则更为详实:如迟到或被教师批评的学生要被罚扫地;在校吃零食就被罚与全班同学分享;放学不扫帚教师就被罚回家扫地一周……校长称,由于校规是由同学们制定、所以学生们遵守的积极性很高。2012年4月,韩国工会通过了《初、中等教育法》实施细规修正案,要求小学和初中必须规定发型和服装。当教育科学技术部检查各校情况,发现只有不到六成的学校添加对容貌、服装的规定。这是因为在学则之外,韩国还有《学生人权条例》,由一些自治地方的教育厅制定;学生有不受歧视的权利,有正规活动之外学习的自由,有通过服装显示个性的自由,保障使用手机的自由,学校还设立人权保护机构处理人权侵害案件……两种校规则,孰是孰非难有当论,教育理念之争在韩国仍在继续……

英国: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学者杜珀特1660年写就的学生守则目前存放于该校博物馆中。对现在英国人而言,这些300年前的学生守则令人有点匪夷所思,但英国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视可见一斑:衣着以简朴为主;不要在老师面前做不合礼仪之事(抠鼻子……);不要踢足球,因为足球是给小丑而非学者从事的运动;可从事网球运动,但太猛烈、太激动,要有节制,绝对不能在饭后打球……在英国,只有大学才有校训校规,英国教育部向所有公立中小学推广的,其实只是一份被称为“儿童十八宣言”的注意事项。这份指南是全球首次首政府发布,内容最详实的一份儿童安全保护手册。内容包括: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碰;有拒绝被亲吻、触摸的权利;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不吃莫生人的东西;有权不与莫生人说话;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俱;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绝;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表面上看,这些观念颠覆了教育孩子“懂礼貌”的传统做法,却教会了孩子发现危险,积极应对的本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为保孩子顺利入校,学校对家长接送孩子也有明文规定。为了让孩子对“儿童十八安全宣言”有充分理解并发表意见,政府、儿童、学校、家长专门制作一个便于幼儿阅读的版本,配上生动的画面,简法的语言,张贴在公共场所。这一规则推广于私立校,私立校还有更加细致的规则:(公立校几乎见不到)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阅读完流芳百世的英国文学名著;精通拉丁文、法文或西班牙文这种语种中一两种才能毕业。因此,英国私立校学生少有闲暇时间,静心阅读占去了他们大部分时间,没有“减员”概念。

俄罗斯: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而由学校各自制定,但大同小异。大致分为课前、课中、课间休息、在食堂、放学后、更衣室、校内等不同时间段,或在剧院、图书室、大自然等场所。俄罗斯人十分注重礼仪,校规明确:学生应尊重长辈,帮助晚辈,对长者要称呼名字与父称以及用“您”,对不认识的人也要称呼“您”;要为长辈让路、让座,男生为女生让路,高年级为低年级让路;老师出入教师,学生应起应迎送,但可以在座位上回答问题;禁止使用武力以及其它粗鲁举止,严禁使用有危物品,不能大声喧哗,更不能为抢座位等小事大打出手。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队学生的衣着极其严格(与气候有关,也与传统有关)课前要到更衣室换衣服和鞋,衣着要得体、干净整齐;不允许在教室内吃东西……这些规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的举止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国家体制的高度在学生守则中也能反映出来:不再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公民素质。

古今传承,欧亚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鉴学习,世界才能大同。大陆、台湾更是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