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洋

创新者生存!在这个力主创新的国家,它将成为一条铁律。今天的电视业比以往更加需要创新力。因为竞争不仅来自同行,更来自新媒体的挑战。

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产生,电视媒介也明显呈现出分化的情形,不仅电视本身表现出价值多元化的倾向,而且人们对电视的需求、认识、理解、判断也呈多元化的趋势。数字时代的来临,电视频道越来越多,传播信息的平台和渠道越来越多,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日趋加剧了。

近年,网络、户外广告媒体,楼宇液晶电视媒介、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发展迅猛。网络媒体一瞬间如猛虎下山成为传播主流。业内人士惊呼:2005年传媒业最大的亮点就是传媒产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呈强劲发展势头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如何在遥控器与鼠标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则成为考验电视地位的关键。

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必须克服集团化带来的弊端,必须克服产业类型结构单一的毛病。诸多因素,不一而足。在此,着重谈谈传播转型问题。

目前,国内电视频道的现状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频道;二是分众化频道,如财经、历史、科教等;三是窄众化频道,如足球、围棋等。

在受众“碎片化”的今天,我们的专业化频道只有办出特色,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眼球,才能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央视的新闻频道、综艺频道,体育频道等由于定位精准、特色鲜明,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湖南卫视定位大众娱乐、浙江卫视提出文化立台、海南卫视提出旅游牌等都成就可喜。专业化转播还需要独特的创意设计,追求独特的定位风格,尤其是独特的文化理念的重视。

碎片化时代,须获得大批观众,需要通过一个遍布一系列平台的传媒工具组合,每种工具都针对不同的群体来实现市场的战略布局和最佳的价值实现。如电视可与报纸、网络组合,形成立体的宣传网络,使宣传的“价值链”形成“价值网”。另一方面,要拓宽收入来源渠道,改变广告收入占电视总收入绝大部分比例的单一经济结构,借助于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结合自身媒体的优势、特点、利用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开发新的业务种类。无论是质疑电视媒体的衰退,还是热捧新兴媒体的强劲,在看到分众媒体能够精确到达但却难以构建大传播平台,影响力有限,以及电视媒体整体效果下降,但却可以形成大传播平台之后,未来的广告运作势必在大传播平台和分众媒体两极间运动,或许最完善的广告投放就是将大传播平台和分众媒体统分结合的运作模式。这就是传播的多元化。

要提倡传播本土化。本土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参照物不同,其包含的对象也不同。本土化的实质就是要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传播本地的文化变迁和文化精神,了解区域文化的发展流程和历史演进的轨迹,把握本土受众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和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把握区域文化的灵魂。电视本土文化传播还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观照下审视本地的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揭示区域文化对生活其中的人的深层约定及人对生存在其中的文化积淀,关注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物质生活,才能彰显本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基于本土文化的基本价值判断体系,使受众感到一种亲和力和吸引力。(当然还要注意本土受众的选择)

个性化是当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在当今信息爆炸、信息多元的传播环境中,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人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越来越厌倦人云亦云的重复和板起面孔的说教,只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传播才能在众多同类事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受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广电业已从原来相对简单的阶段进入到了相对复杂的阶段。在与网络等新媒体不断碰撞中,转制里释放中国广电产业生产力的必经之路,但转制本身只能激发中国广电产业的固有能量,而在转制的基础上成功实现转型,在新媒体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空间,则是中国广电产业突破目前产业局限。在新技术与新媒体背景下成功蜕变的关键所在。

我们有幸听到了民主、和谐的脚步声。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无须颠沛流离、忍辱含垢,更无须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只须立志高远,呼唉人间真善美,足矣。
我们有幸生活在化时代的改革进程中。作为一名台胞,台盟盟员,应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以此报答党、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