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丽娜

在抗战七十周年之时,我们欣喜两岸相关部门开始肯定彼此在抗战的贡献时,却忽略了另一股更大的逆流正在两岸关系中出现,那就是经历了十余年“去中国化”教育台湾民众对于史观的看法已经开始变化或是涵化或异化。

有资料披露,台湾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的书写方式启于李登辉时代,延续于陈水扁时代。民进党在位时,将“本国史”分切成为“中国史”与“台湾史”,然后让“台湾史”作为“国史”书写,先讲“台湾史”再讲“国史”,将台湾放在东亚,而不是放在以往为“本国史”(现在称之为“中国史”)的脉络中讲授。虽然没有说明“中国史”不是“外国史”,但已隐含着两岸已为“一边一史”的异己关系。而且目前的台湾历史教科书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是放在“中国史”中。1949年以后的则放在“台湾史”。历史观上的“一中一台”因而形成。

在“去中国化”历史教育下的台湾青年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已经改变,抗战与他们已经没有关系。李登辉、陈水扁长达20年执政,台湾人的认同确已开始改变: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认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民族不是中华民族”的比率已高达67%左右。

历史的发展有时确实让人感慨,当北京逐渐肯定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日中的贡献时,台湾却已不愿多谈抗战、国共内战等议题。近年来台湾已没有大规模纪念“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等活动。除了少数人希望大陆能够还原抗日历史外,多数人已事不关己。

造成这种历史疏离的原因很多。台湾政客的“去中国化”是一大因素,民进党没有能力推动“一边一国”,但却推动“一边一史”的政治教育。此外“中华民国”这四个字还遭到民进党的不断否定、嘲讽。大陆的快速发展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台湾再难分享“中国”的话语权。

我们面对的如此现实,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