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青松

进入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可谓低迷,长春也不例外,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总体下降,二手住房的价格也环比下降,但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市场却一枝独秀,逆势上涨。笔者同学们的孩子基本上也到了入学年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暂且不论此观点正确与否,但据相关报道清华、北大等中国顶级高等学府来自农村偏远贫困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见面聚会也常听到互相打听关于学区房价格一直上涨却又要买学区房的话题。

先谈谈所谓学区房新政策:教育部2014年下发通知,要求长春等19个大城市今年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在此政策之前,近年来长春市的中小学择校费可谓越来越高,动辄上万至十几万元。而就近入学政策出台后“择校热”逐渐变成“择学区房热”。从以前找关系“递条子”、“送票子”转化为“拼房子”。说到底就是把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转变并提前。

而新政初衷却是为了打破以往因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但带来的连锁反映却是少数区域学区房价格虚高的现象。说它需虚高其实却是“真高”,只不过高出了周边不是学区房的价格,但确实卖得出去。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甚至一直也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只要学校之间有差距,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学区房就会有市场。这是既简单但又客观发生作用的市场经济规律。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公,不但要出台相关政策,更需多个部门综合协调,防止政策被念歪。从根本上讲,破除“拼爹、拼房”“、寒门学子‘输在起跑线’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