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青松

近日陆续在网上看到有某市政府机关食堂、某省委机关食堂等多地机关食堂相继打开对外开放的门,而笔者在长春某大学短期学习阶段也享受到了该校食堂(可以使用现金)对外开放的待遇。

据《现代快报》12月13日报道“12日中午,江苏省泗阳县政府食堂准时开饭,来自史集街道的3名农民工各自端着盘子,跟机关干部们一起排队打饭,然后坐在一起用餐。这个机关食堂价格实惠,午餐9元就能吃饱吃好,而且对社会无门槛开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民工和居民。”

其实,泗阳县政府食堂此举,并非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对外开放的第一例。但类似新闻一出却总能引起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往日只服务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食堂,向公众打开欢迎的大门,其实是一个“一小步与一大步”“表层小改变反映、带动深层大改变”的变化。透过机关和事业单位食堂对外开放的这扇“门”,民众有理由期待一个多赢的结果。支持者如是说: 机关食堂的大门打开之后,热闹的食堂里,普通群众与机关干部一起就餐,有利于彼此间增进了解、拉近距离。于机关干部而言,多了一个与群众近距离唠唠家常、了解民心民意的机会,这对于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大有益处。
但是,对此种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的对外开放的“门”打开好不好却不是一致赞成。就有另一种观点,机关食堂,顾名思义就是机关内部食堂,专为在这个机关大院内上班一族开设的。机关里正常有多少人在食堂就餐是算得起来的,按需采购食料制作饭菜,满足供应没有问题。但对外开放后每天会有多少“社会人”来这里吃饭,恐怕神仙也难以预料,做少了不够吃,做多了浪费,这让食堂如何把握?“社会人”来晚了吃晚了无所谓,吃不到也无妨,有时间再到其它饭店去,而机关上班比较正规,让在职在岗的人在自家食堂为等吃饭而上班迟到或饿着肚子去泡班,难道对机关的工作纪律办事效率没有负面影响?

还有质疑的另一种声音也值得倾听,机关食堂附近的一些老百姓高兴食堂开饭,但与此食堂相距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的老百姓纵然想去“高兴”,花去那么多时间和路费,怕是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吃的是纳税人的饭,关心的应当是一方百姓而不仅仅是左邻右舍。

毋庸讳言,那些封闭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食堂,因为定位为内部保障食堂,大多实行“补贴制”,所以舆论对这种隐性的福利不乏批评之声。若保持这种补贴制不变,就餐者愈众则亏损愈多。所以,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倒逼机关后勤服务加快社会化、市场化改革。但一定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让机关食堂的“开放之路”越走越顺畅,避免出现反对者担心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大学食堂可以借鉴长春某大学的做法。

该大学就是对持现金就餐的非在校生(在校生都有一卡通,国家的补贴也是按月打进这个卡中)上浮15%。

因为该校召开校长办公会后认为,大学食堂比社会饭店便宜是因为厨房餐厅无须缴房屋租金,员工领的是财政上发的工资,又不需要纳税,而且国家每年还给学生以生活补贴,这才导致了大学食堂的饭菜比社会便宜。但这种福利待遇只是给尚在求学的学子,如果周围或者教职工家属也来分这一杯羹,势必会影响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曾经就有过社会人员,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带着小孙子、小孙女成群结对来学校食堂吃早中晚三顿饭,甚至还打包带走。可在平价基础上一加收15%,这些大爷大妈和小孩子就都不来该大学食堂就餐了。

机关和事业单位食堂和大学校园食堂到底该不该对外开放,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根到底,一定要杜绝形式主义。要把心思真正用在联系群众求真务实上,用在切实转变作风为人民谋福祉上,这才是正道,才是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对外开放的初衷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