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劲松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是政协组织联系基层群众、了解民生问题、反映百姓呼声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对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促进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政协委员存在履职意识不强、参政激情不高、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影响了政协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履职不主动。一些委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政协委员是一个神圣的职务,只是满足于“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把委员身份当作是“政治待遇”;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群众对委员的期望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一些委员对政治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积极反映百姓呼声和依法行使委员职权;对委员的职责作用了解不多,缺乏履职的意识和准备,在书写提案、进行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中出现敷衍应付现象,一些委员一年都难以写上一篇调研报告或提案,缺乏履职的主动性。

(二)监督作用不强,自身监督不严。一些委员思想要求不严,对党和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对政治监督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够,造成事实上的监督作用不强。委员自身也通常处于缺乏有效监督的状态,委员一经产生,即使委员不主动行使自己的职权,不积极履行委员的义务,只要不触犯刑律, 只要按常规参加了会议,参与了视察、检查,通常就认为是一名合格的委员,就可以任至届满,对委员履职的具体标准、量化指标、称职与不称职等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参与机会不多,深入基层不够。很多委员基本上“一年开一次会、一年见一次面”,平常参与交流研讨的机会不多;一些委员对基层不够深入,与本界别的群众主动联系不多、情况掌握不透,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本界别群众的意愿与诉求。

二、意见和建议    

(一)把好委员“入口”。要完善委员产生机制,保证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推荐出的政协委员政治素质好,思想境界高,示范带动能力强,能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群众意见的人作为政协委员,对不能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不履行义务、失去代表性的委员,通过必要程序给予通报、告诫甚至取消委员资格。

(二)加强委员培训。政协委员最大的权利是参与权和话语权。要积极为委员“打气”、注重为委员“充电”,“充电”时不能一味的重视理论的灌输,要活学活用,比如可以多举办一些委员如何写好提案的培训,提高委员书写提案的水平,使委员能够底气十足、信心百倍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作为政协委员,不仅要学习政协的基本知识,更要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党委认识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三)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委员履行职能的基本前提,是委员建言献策的活水源头,是委员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手段。政协委员要写好提案,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调研联系理论与实践,以调研体察社情民意,以调研实现上情下达。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开展有效的调研工作,恰当选择调研方法,规范撰写调研报告,形成数据准确、内容完善、措施合理,理由充分的委员提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

(四) 强化激励机制。要根据委员的履职情况,创新机制,做好委员履职的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先进委员,激励委员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