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青松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谣言的也以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为主要传播形式的传播开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与“吃”有关的话题,已成为网上谣言的重灾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从“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抹了避孕药”到“吃大盘鸡能感染禽流感”“紫菜是塑料做的”“西瓜打针”“避孕药黄鳝”“注水螃蟹”等等。诚如部分专家所言,食品安全谣言不仅会引发产业危机,打压甚至摧毁某一产业造成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发社会公众恐慌,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食品安全谣言之所以层出不穷、“圈粉”无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的确与造谣者违法成本低有关,在现行法法规律中,对造谣这大多仅仅处以行政处罚,没有上升到刑法层面,可以说不足以震慑谣言的始作俑者,更和他们引发的社会恐慌等危害不匹配。让造谣者有刑法可以判。

第二个原因当然也与广大民众缺乏辨识真伪信息的素养、对这类谣言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有关。要击碎“舌尖上的谣言”,亟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谣言应止于真相和真理,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学校与医疗机构都承担了相应的普及相应健康医疗知识的社会责任。相关食药监部门也要在第一时间对谣言传播的关键节点进行管控,及时辟谣,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让人民有真相可以信。

第三个原因对于击碎谣言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公众对谣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自觉提升自我知识素养,信科学不信谣言。让人民不再那么好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