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宗楠

3月11日以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尤其是由此引发的核电站泄漏、爆炸事故,令世界震惊,让民众惶恐不安。如何看待日本的核电站建设,此次核电站泄漏、爆炸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启示?我作为旅居日本的台胞谈几点粗浅看法。

据我初步对日本和中国核电发展不同情况的了解,日本是资源奇缺且地域狭小的国家,特别注重核电作为国家解决电力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早于上个世纪60年代就起步核电建设,至今已有18座核电厂,55个反应堆,发电量占日本全部发电量的三分之一。这不仅左右着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需求,而且也决定着日本充足廉价清洁能源的供应。

但是,也正因为日本核电起步早,至今很多核电厂设备已经历几十年的运行,大多仍在沿用第二代已落后的对核反应堆核心棒冷却技术和设备,缺乏符合更安全的第三代新技术对冷却设备的更新改造。

其二,日本系多发地震的国家,对核电防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研究是有丰富经验,但对大多建在沿海的核电厂如何防海啸冲击没有加以充分关注,以至于在这次巨大海啸侵袭下,核反应在停止运行后,无法提供冷却水以至仍处于2700多度的核棒在加速裸露中融化,大量泄露放射线物资和氢气导致爆炸。

据悉,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核电建设,特别强调保障核安全,即应用运行绝对安全的的第三代重水冷却新技术,这也是当今世界冷却的通用先进技术。再则是中国核电站发展,不像日本上世纪迫于经济发展对大量电力的需求,而被迫加快核电厂数量的建设。我们则是经历上世纪多年稳步探索,并通过引进世界多国先进核电技术、设备,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安全运行核电技术和独立自主建设核电厂的发展道路。

我个人对我国和日本应如何采取不同发展核电道路,根本看法是应看两国不同国情来定;由于日本国土狭小和世界石油资源日渐紧张,不得不继续依靠发展核电为今后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和民生需求的依托。而中国国土辽阔具备特有的纵深和腹地;而且又有利于国防安全的可供开发的丰富水利、煤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为此,我们应坚持在沿海适当发展核电站的同时,充分考虑预防地震和海啸的冲击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应考虑遭受军事攻击可能给大面积地区经济和广大人群生命造成的极为严重危害。这次日本核电站泄漏、爆炸引起的大面积停电和电厂附近核污染,给日本经济和人身造成的严重危害的现实教训,我们也应深刻汲取。

(本文由吴庆宗根据刘宗楠在MSN上的留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