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戈

根据台盟中央调研课题的安排,台盟吉林省委参加了由台盟上海市委牵头开展的“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专题调研。根据台盟上海市委的统一要求和安排,结合我省是农业大省,目前尚未建国家批准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但与台湾在农业方面的合作有很大潜力的实际。通过开展调研,分析我省的资源优势,学习借鉴台湾的先进经验,为促进吉台农业合作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吉林省农业发展优势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南部、北部、西部分别与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为邻,东部与朝鲜、俄罗斯接壤,隔日本海与日本相望。 幅员面积19.1万平方千米。人口2729.82万人。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一)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吉林省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构成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并由此自然分工为“东林、中粮、西牧”的整体农业发展布局。吉林省拥有林地967.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总面积的51.1%。东部长白山区有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座立体资源宝库和世界著名的生态环境保护区。被誉为天然药材库和绿色生态园的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之称 ,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中医药基地库”之一,拥有2400多种野生植物,350多种野生动物。这个地区发展特产经济条件优越。近年来,已经形成中药材、食用菌、山野水果特种养殖、野生采集绿色食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条。还适合发展生态效益型林地特产经济,特产种养殖业。

吉林省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耕地400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省有27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排在全国产粮大县前10名中,吉林省占6个,其中农安县位居全国产粮大县之首。中部肥沃的松辽冲积平原,以盛产优质玉米、大豆、水稻而闻名,同时也生产杂粮、杂豆,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近年来,以玉米产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吉林省第三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布局。适宜开发玉米资源,发展具有市场前瞻性的高科技产品,包括聚乳酸、酶制剂、玉米纤维食品等产品。

西部是科尔沁大草原,地表水草肥美,遍地牛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70多种,其中硅藻土、硅灰石、油母页岩、浮石、火山渣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镍、玻璃砂、白云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金储量居全国第四位。这个地区的风力资源也非常丰富,是全国风能富聚区之一。

(二)农业发展基础良好

农业基础设施初步完备,技术装备及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机总动力1471.3万千瓦,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1万台、农用运输车14.6万辆、机电井14.1万眼、农用水泵42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2420.6万亩和2134.6万亩。农村用电量达到28.0亿千瓦时。

深入实施“粮变肉工程”,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2009年畜禽出栏全面增长。牛出栏总量达350.02万头,比上年增长4.5%;羊出栏335.01万只,增长4.7%;生猪出栏1950.03万头,增长11.4%;家禽出栏47997.98万只,增长5.5%。畜产品产量全面增加。肉类总产量310.00万吨,比上年增长7.6%;禽蛋产量100.00万吨,增长5.3%;牛奶产量29.40万吨,增长16.1%。

农产品加工业、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崛起。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600个,比上年增长8.1%;固定资产达到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龙头企业粮食加工量达到11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2%。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0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5%,首次实现过千亿元大关。全省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4.5%,农民人均园艺特产收入781.6元,增长10.9%,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20个,有机食品142个,无公害农产品83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1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2500万亩。全省“三品”当年产量1767.6万吨,实现产值236.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9.5亿元,带动农户130万户,带动从事“三品”生产的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

生态环境建设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进入21世纪,吉林省全面启动了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系统工程——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工程。2006年以来,充分利用优良生态环境、优质生态资源,加快生态省建设,基本形成了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树立了以绿色优质资源、绿色产业群、生态城市群为主要特征的吉林省绿色产业群体大省形象。与此同时,十分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把它当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09年吉林省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村、镇、示范区总数达15个。2008年、2009年,吉林省共获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5032万元,其中“以奖促治”资金4502万元,用于全省52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530万元,用于10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些综合整治项目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吉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监督考核办法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监管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此外,吉林省具有较强的农业科教优势。拥有多所农业方面的高等院校。其中,吉林农业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农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型人才。

二、台湾农业发展的经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台湾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调整农业发展方向,使台湾农业自此迈向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政府的严格保护和有效扶持

农业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农业失去比较优势之后,台湾当局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和贸易的保护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一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在加入WTO前除了保证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购买稻谷外,还设立了高粱、玉米、大豆等产品的保证价格,这些价格往往是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一倍。二是农业生产投入补助。政府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还补助农业燃料和动力,提供低息贷款,旨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外政府拨款改善农业、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三是直接收入补助。四是农产品进入壁垒。进口保护的措施包括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加入WTO前,台湾尽量限制自己能够生产的农产品的进口,入世后,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收到成效,近二十年来,台湾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一直高于非农收入的一个百分点以上。

2、农业科技的创新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特征,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目前,台湾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还采用航空遥测技术,迅速有效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而准确的信息,目前用在农业生产上的自动技术还有农作物受灾预测及遥测、地理资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等。

3、农会功能齐全运行规范

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和足迹,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农会分为镇(市)、县(市)、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农业推广,业务主要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三是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还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等。

4、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台湾的休闲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经营困难需要转型时发展起来的。是能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目前,台湾休闲农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居民民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按规模大小有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休闲农渔园区等三个等级。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台湾当局对休闲农业的展望目标是:以整合政府相关计划为主轴,以团队辅导、永续经营为方针,创造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三级产业,创造生命价值与尊严的农村社会,以此再造农村希望,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化、国际化。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台湾的休闲农业初具规模特色,已逐步为社会广泛认知认同。

三、加强吉台两地农业合作的切入点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吉林省借鉴学习。为促进吉台两地加强农业经贸合作交流,实现双方农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台湾农业发展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面对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发展的困局,台湾当局大幅度调整农业政策,改变过去重视“量”的增加转向重视“质”的提升,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在整个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每一个农业的内部结构变化很大。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提高;在渔业内部,已由沿岸和养殖渔业为主向近海与远洋渔业发展;在畜牧业中,养猪、养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乳牛与肉牛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比重逐渐增大。台湾农业走的是注重品质、品位的质量农业和精致农业。这一点对我省来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功能尚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发挥,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吉林省东南西北地形差异大,占有的资源优势和经济重心各有不同,因此应着眼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经济特色,逐步将其培育成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打造名优产品支持龙头企业的建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鼓励名优产品申报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大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名优产品,扩大名优产品的出口和国内销售。要充分发挥规模效益、集聚效应,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把土地适当向种田能手和示范大户集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专业生产基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只有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才能做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才能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2、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台湾以农会作为载体,不断完善集产地、批发、零售为一条龙的农产品三级运销系统,实现产、加、销一元化。这与我们大陆近几年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吉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省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步较晚,从2003以来,才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开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是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起来的,与我省的农业产业区域分布大体相一致。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及中药材生产加工的多集中于东部山区;从事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加工及畜禽养殖的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从事杂粮杂豆生产销售的多分布于西部地区;从事瓜果、花卉、蔬菜生产加工的多分布于市区环城经济带。总体上,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时期,在数量上发展较快,但运行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层次还比较低,服务功能不完善、组织运行缺乏规范性,与成员的利益联结也不十分紧密,还没有建立覆盖全省的完整的组织体系。对此,我们应当借鉴台湾的做法,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中,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组织、网络、资金、税费、服务、功能、法规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和完善提高,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的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产生了叠加和乘积的效果,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吉林作为农业大省,现在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处在这个阶段,台湾新兴发展的休闲农业对我们亦是一种启迪。吉林省虽然是粮食的主产区,但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生态环境等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出台相关的政策,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方向。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既符合经营农产品农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我省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结合,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要学习和借鉴台湾以及世界休闲农业的最新理念,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产业,应用多种学科指导休闲农业发展。要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广大农村,应统筹规划,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资源景观、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村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4、推动吉台两地涉农领域的深入交流。

吉林与台湾两地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以及区域空间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发展农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岸交流交往必将持续深入开展。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力图实现农业现代化,向高效、集约、精准农业方向转型。加强吉台两地涉农领域的交流,是促进两地合作的有效途径。其中包括农业生产领域、农产品加工领域、休闲观光农业领域、农业合作经济领域、农业科研领域、农业管理部门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吉林省地处东北,由于和台湾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多年来对台农业交流交往始终没能实现范围扩大和领域延伸,多半处于时有时无的状态。在各地都在抓住两岸交流契机,大力发展对台合作的大环境下,吉林省应以涉农领域作为突破口,加大对台交流的步伐,把对台交流合作放在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建议:国家涉台部门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过程中,对两岸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加关注,并积极推动台湾与大陆农业大省的交流。要从涉农的科技、教育交流入手,抓住农产品加工、贸易这一环节,进而引进先进的农业发展策略和理念,实现农业大省向强省的转变。同时,要在加强沿海省份与台湾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逐渐推动台湾与内陆省份的合作,扩大两岸交流的地理范围,促进边远地区、农业大省对台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更大程度地强化两岸经济互利共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