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昕 

一、我市目前突出的交通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出现了机动车高速增长、高密度集中、高强度使用的“三高”现象,使得我市同其他一线城市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拥堵形势。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行不畅”和“停车难”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行不畅”问题逐步显现。由于我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造成中心城区的部分路段和路口逐步显现出交通流量日趋饱而诱发的交通拥堵,且日益严重,形成了由点到线再向面进行扩散的趋势。目前交通拥堵表现为四个特点:

一是交通拥堵地点多集中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路段或路口,如人民广场、工农广场、新民广场、西解放立交桥、宽平桥等处。

二是交通拥堵时间集中在交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较为突出,如亚泰大街、人民大街、自由大路、延安大路、吉林大路等,出现了高峰时段的钟摆现象。

三是跨区域交通关键点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如亚泰大街的自由大路口,人民大街的自由大路口、解放大路口、工农大路口,等等。

四是商业繁华地区或交通乱点地区,人车混合,拥堵严重。红旗街附近只考虑招商引资项目,不顾交通管理和人们出行,原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问题又大量增加。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如长春站前地区、红旗街商圈、重庆路商圈、桂林路商圈、黑水路、光复路等。

另一方面,“停车难”问题日趋突出。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也随之带来了“停车难”等静态交通方面的问题,停车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商业繁华地区停车难。在我市的同志街周边、红旗街周边、欧亚周边、桂林路周边、重庆路周边普遍存在公共停车泊位不足,停车需求与供给矛盾巨大的问题。在上述地区的周边支路、小巷、甚至次干路都存在车辆占道停放问题,许多道路实际上已成为全天的停车场,不但严重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也造成周边路网的微循环系统不畅。

二是公共单位停车难。我市许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等人流、车辆来往较大的公共性单位因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不足或已建成的配建停车场被改建和挪用,直接把停车的负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共同停车资源的紧张,尤其是加剧了路内停车的紧张,影响道路的行车秩序,削减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省医院、中医院、重庆路周边商场等单位和地区。

三是学校门前停车难。许多中小学因建设年代较早,园区内无停车场规划,或考虑学生安全,禁止车辆入校,造成上、下学时间大量接送学生车辆在校园周边道路停放,形成局部路段的交通瓶颈,如东北师大附小、吉大附中、省实验中学等。

四是住宅小区停车难。我市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因配建停车场不足或停车收费较高,致使居民车辆在小区周边道路占道停放,尤其是夜间占道停车现象特别突出。如富豪花园、东方明珠小区,高峰时段,车辆进不去、出不来,车辆拥堵抢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消防车都进不去,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二、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我市的交通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一)城市规划上注重职住平衡问题。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从远期规划上,我市应顺应目前世界潮流的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和建设卫星城、副城,将城市功能等向卫星城、副城辐射,合理配置居住与产业发展区域以达到职住平衡,使产业、土地、人力资源、居住、配套等各要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缓解城市发展与居住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二)解决区域之间交通不畅问题。我们建议应继续大力解决因铁道分隔造成的区域间交通不便问题,通过规划新建平行道路,对交通拥堵路段的车辆进行分流,如尽快打通飞跃路、繁荣路、临河街,加快亚泰大街横跨铁路立交桥的施工、宽平大桥立交建设等工程。

(三)完善快速路系统。从我市中心城区的形态来看,是以平交路口为主的平面路网,东西南北方向上没有一条严格意义上的快速路,没有一种快速循环系统。而从近两年我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来看,交通压力呈现南北方向高于东西方向,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的特点,造成我市人民大街、亚泰大街交通压力过大,部分路段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饱和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市的南北方向缺少快速路系统。因此,建议尽快规划修建我市南北方向的快速路系统,使我市的快速路在总体上形成网络,解决跨区域长距离快速交通问题。

(四)强力推进立体交通设施修建。建议在我市交通枢纽路口修建互通式立交桥或横跨式立交桥,解决这些路口交通流量过于饱和问题,如在亚泰大街、人民大街的自由大路口,建横跨式立交解决快速车流在此遇阻排队过长问题,在东环城路铁路道口建立交桥解决货运、客运车辆塞车问题。

(五)强力加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在我市人民大街重庆路口、同志街桂林路口、红旗街工农大路口等地的行人流量很大,应该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和地下通道,同时这些道路也是城市主干道,车速也较快,从交通安全的角度也应规划建设行人过街设施。例如目前的亚泰大街南湖大路高架桥,缺少行人过街设施,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
建议我市的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应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规划建设,一方面应结合我市的地铁一号线的有关规划,充分考虑今后5—10年地铁两侧的交通吸引点的发展和变化,在选定地铁车站点位的同时,将行人过街地道的建设规划与地铁车站一并进行。另一方面,对于路段人流较大的地段,应尽快规划建设行人过街地道和天桥。

(六)继续加大城市交通设施的投入。通过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走智能化、科技强警之路,进一步解放警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大路口、路段电子警察、电视监控、号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力度和覆盖范围;要拓展系统信号,特别是自适应信号的完善和新建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并扩大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要广泛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先在停车诱导和行车诱导上下功夫,例如可在人民大街、同志街建立“两大诱导系统”,同时配套完善信息采集和流量采集设备,通过科技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和警力不足问题。

(七)加强长途客运车辆管理。建议长途客运线路审批必需结合长客场站建设进行,线路、车辆数量必需考虑场站容量和道路状况,严禁站外停车。

(八)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能力。要实行公交优先策略,加大主城区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加快轻轨和地铁的建设进度,提倡引导人们乘坐公共交通车辆。实行政府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减少公车出行频次。

三、停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停车场配建审批制度。我市目前在停车产业方面的相关法规还不完善,关于静态交通的法规很少。要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等手段,提高公共配建停车场的机动车配建标准,对大型建设项目用地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要明确规定经规划和审批完毕的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使用者不能随意改变使用性质,规定对违规改变停车场使用用途或缩减停车场配建面积等行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明确规定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在该项监督和审查工作的权力,避免监督和审批工作流于形式。

(二)重视停车场规划建设。市政府要遵循布局合理、满足需求、保留用地、落实地域的原则,科学规划,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及城市发展规划,保证城市停车发展的必要空间,满足未来的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已经建成的居住小区和老城区,政府应该鼓励物业公司建立体停车场。由于建设停车场所需资金巨大,政府应鼓励民间投资兴建有偿停车场,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可以大力发展停车楼式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统一管理,理顺收费。在我市成立市一级的停车场管理办公室,颁布全市停车场收费办法。全市按照统一的法律、法规,对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审批、收费、使用进行管理。根据国外的经验,依靠经济杠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缓解停车难有着积极作用。具体收费标准中要体现方便价高的原则,提高占路停车收费标准,以减少占路停车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收益;降低非道路公共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吸引机动车停车;不同地段的停车费用,按地级差价不同,收费也不应相同。改变占道停车场以往的按次收费为计时收费,以加快停车位的周转。

(四)规划开发多种形式的停车场站。应该学习香港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地铁建设、商业区开发、绿地规划等同时,研究建设地面、地下的公交、出租乘降站,使公交、出租车辆直接进入地铁站、大型商场的地下停车场,真正实现零距离购物或换乘,减少地面的人流和停车负担。

(五)在行政审批中增加停车场审查项目。对于餐饮娱乐、商业门市、经营公司等办理工商许可等行政审批过程中,应当增加停车场地的审查内容,对于无停车场或停车场地不足的,不予审批,尤其是物流公司,无堆货场地、停车场地的坚决予以取缔。

(六)建立停车诱导系统。建立完善的城市停车体系,就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可以向机动车驾驶人实时提供停车场(库)的泊车容量及泊位信息,缩短寻找停车场停车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