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3 13:57:32
作者:陈一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因为当今“世界经济”实际上已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一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从狭义上讲,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大都历史悠久,如饮食业、旅店业、商业等。而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从广义上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三高”特征,发展上呈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新”态势,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然,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动态概念,此消彼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拓展新的领域,增加新的内容,此时为现代服务业,彼时则为传统服务业。但它们也不是转瞬即逝的,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高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吉林省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但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服务业发展规模有所扩大,服务功能增强
近年来,吉林省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009年末,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56.26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899.3亿元,增速为13.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6%,现代服务业成为吉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到2010年末,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09.5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加353.26亿元。2006—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4.5%。低于同期GDP增幅0.4个百分点。目前,吉林省已进入服务业比重迅速提升期,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区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服务业发展迅速,主要行业稳定增长
2010年,全省服务业各主要行业稳定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53.33亿元,同比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9.99亿元,同比增长1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73.9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他服务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8.10亿元,同比增长12.4%;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82.89亿元,同比增长16.4%;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长势头偏弱,同比分别增长1.6%和2.1%。
(三)现代服务业成为服务业中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由于服务业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的显著特点及门槛低、回报快、风险小的行业优势,在增加就业、推动创业、致富百姓上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吉林省的就业压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就业者的素质,提高了技术和文化含量。
二、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足、比重偏小,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不平衡
现代服务业代表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其比重大小决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目前,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个别接近80%。世界经济实际上以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已步入“服务经济”时代。而吉林省现代服务业总量仍偏低,比重偏小,发展落后于整体经济。而吉林省服务业内部行业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偏弱。
(二) 结构不优,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服务业被理解为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它的比重占整个服务业中60%到70%,而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领域的证券、期货、保险等,生产领域的信息、设计、咨询等这些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服务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吉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同样也是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发展较快,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经济强省的支柱产业,在服务业的构成中比重逐年提高。而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比辽宁和广东低好几个百分点。与这两个经济强省比较,吉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发展速度也较慢。
(三)现代服务业市场受体制政策制约,开放程度不够,竞争不够充分
受市场准入、社会化改革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吉林省政府对服务业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作用,表现在政府我省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主导和公益性色彩比较浓厚,资本结构单一,扩张实力有限,缺少竞争意识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导致服务业缺乏竞争,经营体制僵化。
(四)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紧缺,制约其发展
长期以来,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从目前吉林省服现代服务业就业结构看,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较高,反映出这个行业对吉林省服务业就业的贡献较大。而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电子商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人才需求总量大,却占较低的比重,说明吉林省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精通国外法律、国外市场的国际型和开放型专业人才也十分紧缺。不仅人才短缺,而且有相当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这些都成为影响吉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
(五)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吉林省除长春、吉林两市外,其它城市服务业水平相对偏低。据调查,吉林省九个地市服务业发展极不平衡。从各地区内部产业结构看,差距相当明显,反映出各地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不利于提升吉林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三、促进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宏观环境
针对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科学引导,加强区域协调和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提高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基础条件包括基础服务、环境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优化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取消各种体制障碍,打破垄断,放松管制,降低进入的制度门槛,规范管理。
(二)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重组、兼并或联合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服务业企业或集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好吉林省现有的服务资源,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业资源整合,发挥组合优势,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重视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吉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培训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鼓励服务业企业引进省外、国外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组织水平。政府应积极组织搭建本省服务业企业与外省同行业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服务业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渠道。发展并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
(五)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重点行业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加快开放步伐和规范行业管理等措施,重点扶持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物流、法律服务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强有力的基础。第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目前,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积极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功能再造,建设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第二,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吸引证券、信托、基金、商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二是解决民间资本的贷放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规范民间借贷渠道。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目前,吉林省工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传统型的,需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来带动、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服务业,要提供更畅通的技术交流渠道,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考核和企业资格认证,保证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质量。拓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积极制定和规范信息服务标准,完善信息服务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