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令智、韩梅

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的现实选择。国家出台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探索以改革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在深入实施长吉图战略、加快长吉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以长东北为先行区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至关重要。为探索新形势下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新模式,最近,我们组成专项调研组,搜集整理了国家开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情况,深入到高新北区等主要建设单位,就在长东北先导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意义、基础条件、重点领域等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加快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关建议。

一、加快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意义

长东北先导区既是“长吉图”的起步区,又是推进长吉一体化的主阵地,更是长春未来工业及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多重使命都需要“长东北”快速发展,发挥其对区域发展的先导、支撑功能。

(一)加快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合作。从长东北先导区在东北地区所处区位来看,长东北先导区地处东北地区中心地带和东北亚地区地理中心,位于哈大经济带中部,南连沈阳城市圈,北接哈尔滨城市圈,与各城市资源禀赋互补性强,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间广阔,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加快推进长东北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加快生产要素跨省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长春与东北三省各城市建立经济互补关系,形成具有发展活力的新的增长区域,对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支撑作用。

(二)加快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深入推进长吉图战略,引领长吉一体化发展。长春市作为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城市和长吉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在带动和支撑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推动东北亚地区沿边开放、推进长吉图一体化进程中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长东北先导区处于长吉两市联接带,是哈大客运专线、长春至吉林、松原等重点通道的结合点。加快推进长东北区域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建设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加快长春与我省中部城市群的松原、辽源、四平等地进行产业合作发展,打造“长吉图”区域产业高地;有利于促进长春市与吉林市的地域衔接和产业对接,探索加快长吉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体制、机制、政策、规划与运营理念各方面进行创新,取得经验向整个“长吉图”区域推广,来充分发挥“先导区”的引领与示范效应。

(三)加快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优化长春生产力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工业企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长东北先导区处于长春的下风头,位于长春城市发展规划中的西南——东北工业发展主轴线上,发展的空间大、基础牢、优势多,是长春未来工业发展及新城建设的最佳区域。加快推进长东北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最大限度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土地集约利用,加快建立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态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形成新型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对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园区的优化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具有突出的意义。

二、长东北先导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

长东北先导区位于长春市的东北部,包括宽城区大部、高新北区、经开北区、九台经济开发区、二道经济开发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以及农安县合隆镇区等区域,共涉及“四区、两市、一县”七个建设主体。规划面积1232平方公里,建设面积44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

设立长东北先导区,是长春市委、市政府着眼长吉图开发开放和长吉一体化发展大局,站在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长东北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长东北先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2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4.6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44.7%。

(一)规划支撑体系基本形成。长东北先导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规划为统领,聘请德国ASP公司与市规划院合作,编制完成了长东北总体发展建设规划。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审定;长东北商务中心区、长东北兴隆新城、长东北卡伦新城等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正在组织论证。

(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2010年,长东北有579个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895.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37.5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兵装新能源产业园风电叶片顺利下线,大成年产100万吨化工醇项目淀粉糖车间投产运行,国电联合动力长春基地项目、华信城轨配套产业园项目奠基落位,一汽通用长春工厂新车下线,长拖集团与中国一拖完成了战略重组。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已全面启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生物产业园、专用车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兴产业园、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落位项目160个,完成投资425.2亿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坚持建设工业区与建设新城并重,发展工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的思路,规划启动了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兴隆新城、卡伦生态新城、莲花山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城市功能区建设。2010年,长东北7个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9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9个,形成“七通一平”配套面积51.8平方公里。对外联系通道建设方面,推进哈大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铁路建设,启动建设了惠工路跨东环城路机场大道,完成了龙嘉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10余条城市交通道路建设工程全面启动,102国道、101省道扩建工程已经竣工,北四环路、北凯旋路、洋浦大街等重点道路已经通车,远达大街北延长段部分通车,安龙泉互通立交桥正在建设,远达大街互通立交桥主体完成,长东北区域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四)先行先试取得良好开局。创建了“1+7”管理模式,按照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生产力布局、统一政策、统一先行先试,分团发展、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五统三分”运作模式,全力推进长东北开放开发。积极推进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的开放平台建设,空港经济区、长春内陆港、中俄科技园等开放平台正在加速推进。在英俊镇、兰家镇、兴隆山镇启动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重点的“三化统筹、三区联动”试点。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推进以组建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为重点的投融资平台建设,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进展顺利。

三、对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几点建议

尽管长东北先导区建设进展很快、成效较大,取得良好开局,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优势不够突出,创新资源、产业项目集聚程度还不高;融资平台不够健全,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工业用地及经营性用地需求较大,用地指标紧张;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开发建设的合力作用不够突出,等等。
长东北先导区发展所面临的障碍,既有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也有行政管理体制和区内协调发展机制的问题。应针对开发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出台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扶持力度。一是省、市共同出资设立长东北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积极争取省直各部门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省发改委重大项目资金、省工信厅特色产业园区资金、省经合局以奖代补资金对长东北先导区的支持。三是把长东北商务中心、长东北科技生产资料中心列为吉林省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省市服务业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四是建立大项目联动机制,对落位长东北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财税优惠部分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

(二)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一是参照中关村的有关政策,制定专项扶持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如税收激励、土地收益返还、设立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等,鼓励长春高新区与中科院开展创新集群建设,支持长东北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园区建设。二是由省、市财政共同出资设立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其区域创新中枢作用。三是省、市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用于支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砍块向长东北创新示范区倾斜,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高端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先在长东北创新示范区布局。四是在长东先导区推进重大专项课题间接经费列支试点、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改革试点等。

(三)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力度。一是以长春高新创投集团为核心,进一步引进和聚集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壮大基金规模,打造风投品牌,形成区域性创投高地。二是联合全市各商业银行,在长东北先导区建设2-3家科技支行,鼓励和支持科技支行创新金融产品,设计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方式。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保险保费补助机制,制定出台《科技保险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开发自主创新首台(首套)产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伤害保障、关键研发设备损失等类产品。

(四)加大土地供应扶持力度。一是在长春市的计划内单列长东北建设用地计划、农转用指标、经营性用地供地指标,每年新增用地指标向长东北倾斜,确保优先及时供地。二是对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长东北商务中心、长东北科技生产资料中心(物流园区)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审批,缩短审批时限;项目建设单位(住宅除外),土地出让金首付50%,其余可在1年内缴清。三是对落位长东北先导区的优质项目,在土地“招拍挂”时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取得土地后,涉及政策优惠部分,区财政可以列支方式,支持企业开展项目建设。四是对长春高新区与德惠市创建的园区合作开发模式给予政策扶持,鼓励采取适合发展实际的土地一级市场化开发模式。

(五)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实行高位统筹,充分发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统筹推进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土地管理、重大项目摆放等重大问题,形成协调联动、合力共建的工作格局。二是积极向省委、省政府申请设立长东北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政策支撑等方面先行先试,在财政、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下放管理权限,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逐步推广行政审批“最简化”和政府服务“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