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3 14:08:51
作者:王天戈
2010年10月我们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时,在我省通榆境内发现疑似少花蒺藜草的植物(因标本具有危害性,已妥善保管)。一年来,主委王天戈带领机关同志先后走访了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韩志松、沈阳农业大学杂草专家关广清、曲波等,专家认定我们在通榆境内采集的标本即为2003年初被农业部列为外来入侵植物之一的少花蒺藜。这个名字也出现在2010年1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订的《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
2011年11月6日,我们又会同省畜牧局、通榆县农业局和草原站的同志再一次到现场踏查。
经查找相关资料,少花蒺藜草为外来入侵的禾本科一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又名刺蒺藜草、草狗子、草蒺藜。常生于低海拔的耕地、荒地、牧场、路旁、草地、沙丘、河岸和海滨沙地,能耐受反复修剪。种子有性繁殖。刺苞具多数微小的倒刺,可附着在衣服、动物皮毛和货物上传播,种子常在刺苞内萌发。该草适应能力极强,各种恶劣的环境都可以生长。少花蒺藜草原产热带美洲,现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和云南南部等地。1934年在台湾兰屿采到标本。
少花蒺藜是一种有须根的一年生杂草,半匍匐状的圆柱形茎高30到70厘米,互生的叶片呈剑状,生成束状的花上面长有刺苞,每个刺苞含两粒种子,呈球状。它混杂在其他禾本科植物中,年复一年地生长,坚硬的刺极易扎伤人畜。
上世纪90年代初,这种植物纳入了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结果令人吃惊!和所有的外来入侵有害植物一样,少花蒺藜草进入新环境后,繁殖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它和牧草争夺空间、养分、抑制牧草生长,抢夺周围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养分,影响草场品质,致使优良牧草产量降低,间接影响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每年7月,少花蒺藜草的果实逐渐成熟,硬刺伤害草地上的羊群,使羊群不同程度地发生乳腺炎、阴囊炎、蹄夹炎等病症。当然,牧人也难逃其伤害。据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的韩志松介绍,少花蒺藜草的硬刺可以扎透摩托车轮胎,这种植物密集处,人畜难以通过。
少花蒺藜草侵入草场对牲畜危害极大,成熟后刺苞非常坚硬,羊采食后易刺伤口腔形成溃疡,刺破肠胃黏膜结缔组织包被形成草结影响正常消化,严重时造成肠胃穿孔而死亡;屠宰后其肠胃布满草结,影响畜产品的价值。2004年,这种恶草成为辽宁省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的对象之一。据统计,饲养1万只绵羊,因少花蒺藜草刺苞粘在羊毛上极难取下的损失近7万元。混有少花蒺藜草的牧草加工厂不收,影响农民收入。
在确认少花蒺藜草的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辽宁省外来入侵物种专项调查”工作2010年3月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验收。成果主要包括:1、发现外来入侵物种107种(包括植物85种,动物14种,微生物8种),其中13种为列入环保部《中国第一批、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物种。2、对蛇岛老铁山、鸭绿江口、医巫闾山、鞍山九龙川和老秃顶子5个典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分别发现28种、10种、7种、6种和4种外来入侵物种。3、发现辽宁省入侵生物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边境口岸地区如大连、沈阳、丹东等种类较多、危害较重,其中危害较大的种类包括豚草、牵牛、少花蒺藜草、稻水象甲和美国白蛾等;同时提供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途径、扩散机制、损失情况和控制策略等。
该专项工作不仅摸清了辽宁省典型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底数,还为自然生态系统中入侵生物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考信息。
因此建议:
1、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少花蒺藜草开展调查并指导全省的灭除工作,以避免这一有害物种对我省畜牧业发展产生危害。
2、适时在我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专项调查”工作,摸清基本情况,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信息。
3、加强对入侵我省外来物种的识别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完整的机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