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灵芝

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是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引导着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战略思维。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从财政、金融等多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2个省市正着手或已经完成了新兴产业调研、规划。

据悉,我国在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子信息、新兴材料等领域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个别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据统计,核电总装机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光伏产能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风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生物质能约占全球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左右。

新材料产业, “十五”以来,新产品计划共支持新材料重点项目861 项,支持资金约2.6 亿元。包括了稀土、磁性材料、金刚石材料、新能源材料、特殊陶瓷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行业。

空间海洋开发产业取得巨大成就,2008 年,航空航天技术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4.5 亿美元,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 400 亿元,长征运载火箭多种轨道的发射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洋开发,目前,我国大约具有16 块海上油田,但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与装备落后,只能在内海的部分海域以及南海的浅水区进行开发,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南海和东海海域还未得到有效开发。

2存在问题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国家整体竞争力;二是发展新兴产业缺乏核心基础技术支撑;三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利用不充分;四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五是发展新兴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六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创新动力不足。
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界定模糊,导致产业投资一哄而上。二是行政性分权造成的条块分割,削弱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作攻关的能力。三是引进技术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缺乏核心基础技术的积累。

3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探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腹地,虽然还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却优势明显。吉林省立足于现有资源与地区发展特色优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辅之以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这七大产业将成为吉林省未来发展的战略科技支撑。目前七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各方面技术不断成熟,在省内培育出了很多产业园区与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逐步显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也将会成为吉林省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3.1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条件分析

(1)高新技术产业为吉林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2004—2008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了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总量增长了3.5倍。拥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和示范圆区(长春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春和通化生物产业基地、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公主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信息、新材料产业为主体,以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光电子、汽车电子、高分子材料、非金属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长春大成、通化修正、通化东宝、延边敖东、长春启明、吉林华微等);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疫苗、胰岛素、玉米化工醇、燃料乙醇、碳纤维、赖氨酸、聚醚酮、LED显示、车载车控产品、信息安全软件等)。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法规(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条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发展若干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实施意见等)。

“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被规划为我省继汽车、石油、农产品加工之后第四个支柱产业。

(2)拥有较好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

吉林省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物理研究所、应化所、地理所、卫生部长春生物研究所等100多家市级以上科研单位;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40多所;高新技术产业共有科技活动机构143个,全省科研机构137个,企业科研机构266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8万人。每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473人,居全国第5位;每百万人口发表的科技论文比全国水平高31.1%,居全国第7位。全省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全省已建成集成光电子、汽车动态模拟、应用光学、超硬材料等30多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以及46个中试基地,组建了玉米深加工、汽车材料、应用化学、特种工程塑料等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形成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高新技术科研基地。二是有较强的产业基础:生物工程、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基础。

3.2加快培育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几点建议

(1)、建议国家确定时限,制定并出台组合式支持政策,集中扶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家、地方都有不少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关的配套政策,但没有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集成,包括财政、税收、信贷、投融资政策,土地、矿产、水、油气等资源政策,技术、研发、人才等要素政策。

(2)、对国家已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以若干领军企业为主、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为辅,针对不同产业,国家赋予不同责任,施以不同政策,形成差别化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如,新能源汽车,可以一汽二汽等为主导,领军产整体发展。

(3)、建议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资本运作及财政支持,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推动资本与新兴产业有效链接。如,结合长吉图先导区、“五点一线”等国家战略,在东北先行试点,设立国家层面、地方参股和社会参与的产业基金;发行专项国债、企业债券;搭建财政性资金、政策性信贷、商业信贷、境外资本参股的投融资平台等。

(4)、建议政府掌控的稀缺资源,如土地、森林、矿产、汽油以及可再生资源如粮食等。有国家统筹考虑,在特定时期采取特殊政策,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如结合长吉图先导区先行先试政策,可考虑区域内土地使用、土地流转等制度创新试点;对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产业,实行产区销区分类指导,集中资源,集中布局,集中扶持,强力打造产业高地。

总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吉林省应紧紧把握国际最新成果个产业发展方向,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手段,以形成产业新优势和抢占制高点为目标,突出重点领域,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