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凯歌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在一些地区开展了综合性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台盟中央的要求,盟省委先后到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对吉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相关政府部门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坚持改革与整合、改革与扶持、改革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相结合,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概况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以来,吉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7.3%。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98%,比2006年增加200.04亿元,增长126.1%。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在20%,超过全省GDP增速,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成效逐步呈现。截止目前,全省共有104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了广电网络整合,实现了全省“一张网”。全省9个市州和所属的42个县全部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吉林省的改革工作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三是文化产业整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改革整合,形成了以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视传媒股份公司、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为代表的7个骨干文化企业,电影、电视、出版、演艺、动漫等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吉视传媒股份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前期准备,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前置审批,并正式向国家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向资本市场迈出重要一步。吉林出版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也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集团一般图书全国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二位,各省(区、市)排名居第一位。长影集团改革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去年全年生产影片50余部,农村题材电影40余部,筹拍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辛亥革命》,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列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影视作品。四是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释放。“吉林歌舞现象”、“吉林电视剧现象”、“吉刊现象”等知名文化品牌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的文化名片,极大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演出240余场,实现收入近2500万元,参加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世博会闭幕式、亚运会开闭幕式等重大演出活动,并连续14年走进央视春晚。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了具有东北民族风情和吉林地域特色的大型原创歌舞《长白神韵》,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首演,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观看演出并给予充分肯定,还主动提出在建设吉林省演艺中心上给予资金支持,并将推荐在2012年春晚舞台上为全国观众演出。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吉林电视剧现象”,拍摄的《永远的田野》、《花开的美丽季节》、《天地民心》、《把日子过好》等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吉林期刊影响力不断扩大,42种综合性市场消费类期刊中,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以上的期刊达到20种之多,有5种超过50万份,1种已过百万份;出版单位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期刊有5个,并且培育出《演讲与口才》、《意林》、《杂文选刊》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期刊近20种。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以前每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元。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扶持松花石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可以说,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吉林省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二、对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文化是具有高度战略价值的资源,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载体,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正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反映。富民强国,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核心问题是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而文化产品竞争力所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因此,不论是从文化本身繁荣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深刻战略意义上来说,作为实行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都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应抓住机遇,借鉴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文化产业崛起发展之路,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致力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使文化与经济在双赢格局中共同进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政策规划(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效能

目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产业相关政策往往缺乏关联性、系统性,未能为文化产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系统。文化产业立法进程远远落后于实践需要,立法层次低,很多文化产业的基本法律仍停留在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的层次,直接影响了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控制因素,如财政投入、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资产管理和经营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等等,这都需要政府各方面的主管部门要积极到位地为其提供政策保证,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全面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保证产业规划中的各项发展任务与目标能够实施和完成。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各地各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正确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无法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政府部门往往对于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着最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应将过去指令性计划更多地转向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的规划。建立完备的政策体系,制定一个全面科学的文化产业规划,协调行业发展,明确行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只有这样,文化资源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整合利用,文化企业才能得到更明确有效的发展引导。

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创造良性发展机制

“十五”时期以来,国家制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完善管理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文化产业以鼓励和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仍需要政府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韩国成为公认的文化出口新兴国家,曾在遭遇经济危机的低谷阶段,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战略规划。此后,韩国政府强势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每年拨出巨额经费,重点支持20部国产电影的拍摄,并规定影院每年放映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这样强有力的配套政策对推动产业发展十分有效,保证了这一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这对我们的政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此外,在政策调控方面,还应积极扶持富有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拳头产品”,把文化产业发展落到实处。

三、提供公共基础服务,做好产业资源配置

政府作为公共机构,要使市场经济活动能够更加协调、有序地开展,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为其提供各种科学、有效的公共基础服务。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完全依靠市场来发展难度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除了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及时给予各项政策保障之外,还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基础性的公共服务。首先是加强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诸如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大剧院等,虽然这些文化硬件设施都是公益属性的,但正是这些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完备存在,往往能够催生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做到公共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公开政务信息、建立办事系统、建立行业风险警报、收集民意反馈信息、公开行业法律法规等等。是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建设的根本体现。各种行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是政府对于产业发展所能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服务。对于公共信息的提供,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文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窗口或者网上平台,发布各类行业信息,开发多渠道的业务受理方式。

四、加强政府监管功能,建立有序的行业市场

政府要在明确市场监管责任主体的情况下,实行市场监管。 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政府对于文化行业的监管,应包括对产品生产的监管,对产品内容的监管。 首先要加强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政府部门既是文化市场的监管者,也是文化内容资源的保护者,尤其应该站在发展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高度,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制定明确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原则、方针,加强对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限制对文化资源的“乱砍滥伐”式的过度开发,促使文化内容企业提高文化资源开发水平,营造文化企业依法开发、合理使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产品的监管,还应相应地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尤其是加强对网络信息产业等本身带有高科技属性的产业监管。政府应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市场人员等组成,便于综合地反映社会各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期望和意见。同时在行业监管,秩序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实行行业自律,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以促进公平、透明、有序、健康的行业市场环境的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