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吉虎

今年,“推动设立吉林省自由贸易区”被正式写入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此,台盟吉林省委参与了由台盟上海市委牵头 “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国家战略” 的台盟中央重点课题,为做好课题分报告,吉林台盟成立了课题小组,小组于5月份中旬就吉林省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情况开展了调研。在听取了省商务厅关于设立吉林省自由贸易区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农业区位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地缘优势等。吉林省的农业区位优势仍然较为明显,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应该在对自身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农业区位优势,使农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省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纺等优势产业,注重产业链的前伸和后延,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重点项目。

发源于吉林长白山、注入日本海的图们江,其下游三角洲地区位于中、朝、俄三国接壤地带,是连接东北亚、欧洲及北美贸易和交通的要道,是当前全球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早在1992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中、俄、朝、韩、蒙五国便共同启动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2009年,中国政府批准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图们江区域由封闭走向合作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吉林省的自由贸易区将主要依托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和珲春出口加工区这两个国家级海关独立监管示范区来建设,进而打造成国家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吉林省的自由贸易区将主要依托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和珲春出口加工区这两个国家级海关独立监富管示范区来建设,进而打造成国家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长吉图区域的发展是吉林省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关键。而长吉图区域对外贸易又是长吉图区域的发展之关键。我们想通过对长吉图区域对外贸易的情况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来推动吉林省自由贸易区的设立。

一、长吉图区域对外贸易的现状

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累计实现258.5亿美元。其中出口67.6亿美元,进口190.9亿美元。长吉图区域是吉林省外贸发展的主力。长吉图区域外贸进出口累计实现241.9亿美元,其中出口60.3亿美元,进口181.6亿美元。

从外贸主体和结构看,2013年长吉图区域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409户,进出口超亿美元的有19户企业,超千万美元的有111户企业。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汽车及零部件、轻纺产品、木制品及家具、农产品、轨道客车及零件、化工产品、冶金产品和医药产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欧洲、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

从边境口岸运行情况看,长吉图区域内共有国家一类口岸8个,国家二类口岸4个。2013年,长吉图口岸进出境货运量244万吨,口岸进出口货值98.3亿美元,口岸进出境客运量167.2万人次,进出境交通工具22.4万辆(列、架)次。

二、长吉图区域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产业没有形成出口优势

吉林省汽车、石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外向度不高,出口占比较低。2013年,汽车产业完成产值6037.7亿元,出口完成8.5亿美元,出口仅占其产值的0.86%;石化产业完成产值2568.9亿元,出口完成3.9亿美元,出口仅占其产值的0.93%;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完成产值4149.3亿元,出口完成8.3亿美元,出口仅占其产值的1.22%。支柱产业可提供外贸出口的产品较少,产业优势在对外贸易中没有发挥突出作用。

(二)、缺少外贸出口品牌产品

吉林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低,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利润空间小,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和网络不健全,出口途径单一,主要通过国外进口经销商代理销售,且产品多以贴牌形式出口,出口品牌的国际市场认知度不高。

(三)、外贸发展结构亟待改善

一是产品结构不优。出口商品仍以资源性、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轻纺产品、农产品一直排在出口商品前两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高,且大部分属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二是市场结构狭窄。同吉林省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70多个,但高度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市场,出口企业极易受到进口国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规避风险。三是贸易结构单一。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吉林省一般贸易占比高达92%,加工贸易、旅游贸易与俄朝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发展缓慢,难以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

(四)、外贸发展环境需要优化

一是由于外贸对地方财政的收益较低,各地重视外贸发展的程度不够,外贸发展整体氛围不浓。二是由于外贸成本上升,企业融资困难,相关部门服务意识较弱,加之外需不振、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边境口岸基础建设滞后。口岸运行及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固定资金渠道,现有资金仅能用于口岸日常运行维护,很难开展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目前边境口岸普遍存在着监管查验场地狭小、互联互通水平较低、通关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口岸通关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贸易促进,突出国际市场开拓实效。

一是扎实做好吉林自贸区申报工作。加强与国家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跟进吉林自由贸易园区申报工作进展。二是全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通过电子商务做大进出口业务。三是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与境外商协会和国外大企业的联系,组织重点经贸活动,带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四是孵化具有外贸功能的专业市场,培育对外贸易功能,利用专业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二)、拓宽外贸发展空间,全力挖掘新的增长点。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找潜力。抓住汽车、石化、农产品三大产业,跟进装备制造业、医疗保健、建筑等三大产业,盯住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从这些产业新建及技改项目中寻找增长点。二是围绕园区建设找潜力。加强与省内各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各类工业园区的联系配合,促进外向大项目落户,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注重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从中寻找增长点。三是围绕进一步扩大进口找潜力。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对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同时,国家将调整鼓励进口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增加粮食、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从中可以寻找增长点。

(三)、推动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外贸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发挥国家级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指导基地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相关产业外向型发展。二是不断完善出口基地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综合型外贸出口基地管理办法,鼓励激励基地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三是深入出口基地调查研究,指导基地稳步有序发展。

(四)、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一是建立出口品牌管理体系。开展出口品牌推荐和评审工作,完美出口品牌梯级储备库,做好出口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二是强化出口品牌的宣传推介。制作手册、光盘等宣传资料,积极宣传品牌战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努力形成积极培育、争创品牌的良好氛围。三是研究品牌培育促进政策,支持国外品牌注册和渠道开拓,对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育和发展进行专项扶持。

(五)、加强口岸和通道建设,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边境口岸开放。继续推进安图双目峰口岸开放工作。加快推进长白、古城里、沙坨子口岸验收工作。二是加强口岸基地设施建设和改造。争取一类口岸查验设施建设纳入国家优先支持项目。用好国家下达的边境贸易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发挥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资金作用,进一步改善通关条件。三是推进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国际联运常态化运行。协调口岸联检部门,按照边开通、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保证珲马铁路正常通车。四是利用双边定期会晤机制,推动俄朝口岸有关部门,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六)、加大外贸主体培育,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全力稳定省内重点企业出口,确定一批重点支持项目。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力帮扶无出口业绩企业发展。二是搭建外贸企业信息与服务平台,畅通企业与政府间沟通机制。三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邀请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省外贸企业开展对接,鼓励企业利用进出口信用担保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机构进行融资,加大对外贸企业金融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