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鹤童

一、对青少年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和沉淀, 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等方面。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应该为这种文化的传承付出自己的努力。 
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其了解祖国历史,增强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有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 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 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 赋予新时代内容, 容纳新的时代精神, 达到承前启后, 与时俱进, 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 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青少年, 鼓舞青少年, 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二)有助于青少年认同和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根源,其为现在青少年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例基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社会伦理典范,是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当今时代发展飞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个人的发展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传统的美德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传统依旧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基石。

(三)有助于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养成正确和符合时代的价值观,是其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基础。根据调查显示,现代的青少年大部分积极而务实,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和空洞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源头,其对修身、齐家、治国都有全面的理论资料。运用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教育,是对其养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二、现行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和效果分析

现阶段,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主要偏重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在国家大力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受制于多年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的惯性影响,呈现发达地区和重点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多样和效果较好的状况。

(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

现今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以语文课为载体,教育手段主要以讲述为主。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也以语文课大纲内容为主。受制于教育资源和授课时间,学校很难安排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连贯性的教育熏陶,才能达到文化精髓的渗透,连贯性需要知识体系的连贯和教学形式的连贯。现行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和祖国的优秀文化传承。

(二)传统文化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纳入主要教育考核体系,教育整体信息认知和水平较低,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低,由此直接导致青少年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欠佳。明确学校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积极性,营造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大环境,加强作为教育基地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和礼俗。充分发挥以上因素的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营造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效果。

三、现代化教育形式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化教育形式和教学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感性认知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资源共享和流动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角色转换的基础。

(一)跟随时代发展,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进程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更易于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在此大环境下,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进一步加强绿色互联网资源的建设。

现代的教学手段,是以信息化网络为基础,以各种信息化系统和设备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方式。在加强网络安全,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了解和学习新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做到前瞻性。

(二)加强数字化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现今,我国重点大学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但是,中小学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处于建设阶段。大中小学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处于平台相对独立阶段,由此限制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流动。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和信息量成正比,而现代教育技术是大量提高教育信息量的工具。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实现信息传播的高速化,而且要实现教育的高质化。

大平台和统一规划,是解决教学资源共享和流动的基础。统一平台,统一技术参数标准,以校为单位建设具有特色化的网络资源。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较少的情况下,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就显得更加重要。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享是资源多样性的前提,资源的多样性、数量的丰富性和质量的高质性是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的最重要一环。

(三)转变教学角色,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特点突出鲜明,其一网络教学可承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其二信息资源更新快。其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传统的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习。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创设问题环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利用老师和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老师引导学生验证,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探讨中学习知识。

四、通过现代化教育形式的应用提升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一)通过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加强教学中的感性认知

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相结合,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织在一起,又将情境切换、情境模拟等手段应用。如学习传统文化中活字印刷技术,原有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讲解,播放图片或视频资料学习,现运用现代技术,通过VR数字资源,感知系统,配套设备,学生可以虚拟化的模拟如果通过活字印刷。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教学技术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织在一起,又将情境切换、情境模拟等手段应用于课件中,有利于开拓思路、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

传统文化是一种既定事实的知识,这种知识看似枯燥,但其表现出的人文情怀是需要感知和领悟后才能学到其中的真谛。最真实的还原当时的情景,才能使青少年最真实的感受当时的意境,以实现最深刻的感触。

(三)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数字化的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制度的设计可以实现资源的评比。达到学校教师制作资源,大众的对资源认可度评比,青少年共享资源自主学习。以此实现教育者参与,学习者自选,资料良性循环。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以有偿的方式制作资源,通过的市场的运行规则,将竞争的机制引入教学当中。

数字资源共享,教师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学习,传道、授业、解惑。由此解决我国教学资源地域性的分布不均,提升我国教育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