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3 14:40:27
作者:李劲松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个重要论述明确了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和新时代发展方略。
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迎接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实体经济的新导向,紧盯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新资源开放对接、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续写吉林市实体经济发展新篇章。根据台盟中央的重点调研课题要求和台盟吉林省委的工作安排,为深入了解我市实体经济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台盟吉林省委组织台盟吉林省委直属吉林市支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一些企业,对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振兴吉林市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我市实体经济基本情况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我市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特点,化工产业和传统产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占比较高。但是,经济开放度不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新经济新动能尚在培育之中。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实际,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近年来,吉林市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诸多困难,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市委部署,以建设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引领,以构建“6411”产业体系为转型路径,以实施“双十”项目工程为核心支撑,克难攻坚,奋力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640亿元,可比增长5%;地方级财政收入105亿元,税收占地方级财政收入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180元、12960元,增长6.5%和5.5%。实体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是,受宏观经济、市场行情的影响,我市实体经济要全面走出困境,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需要攻坚克难,下苦功、出实招。
二、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一是企业普遍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新型产业项目少;二是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少;三是规模企业少且经营管理模式滞后,普遍缺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的推动,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处在产业链的低端。
(二)工业企业缺乏增长活力。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我市传统主导产业增长潜力已经逐步弱化。电力和化工行业受资源和环境制约,直接影响了增长空间。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使得工业企业的获利空间进一步缩减。以上因素都对我市工业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企业负担较重,运转较困难。因生产成本上涨,有些正在微利生存甚至无利停产。由于工资上涨,“五险一金”、劳保统筹缴纳比例也随之升高,同时,企业安全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也不断增加,土地使用税上调,工业成品价格长期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大大缩小,使本来资金困难的企业运转困难。
(四)互联网时代冲击巨大。互联网创造了信息的经济运行模式,发展了新的经济形态,但因其成本、范围、深度等方面的优势,颠覆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模式,大大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使传统的实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踏实做实业的企业少了,投机、投资的多了。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实体企业的经济活动转向房地产、民间借贷等市场,甚至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弱化的迹象。
(五)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状态,这给长期以来依靠低端产品和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国制造企业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因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过度无论证投资、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原因,现已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家和投资者信心降低。我市实体经济同样也处于这个新常态下,发展步履维艰。
三、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发明专利、创建名牌和建立研发中心的企业,提高补贴和奖励标准,对主动使用高新技术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和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重点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发展产业链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信贷。探索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生产设备和产成品等动产抵押。
(二)建立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实体经济在发展中要注重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主动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变革传统的业务流程,着力打造新的核心业务平台,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着力推动产业链条的增补和拉长。
(三)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帮助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从我市现状看,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传统产业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要切实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重视政策导向,深入推进品牌强企和质量强企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引导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促进生产加工企业加快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
(四)培育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瞄准高端,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加快完善新兴产业布局;要把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新动能作为重点,在实现“升”,“转”两字上下功夫,立足产业基础、人才状况、环境资源以及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联度,培育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相结合、与资金投入的引导相结合,做大做强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新优势。
(五)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要鼓励产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水平,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要打造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针对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改造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偏低等问题,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共性技术共享机制和供给体系,主动瞄准行业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整合行业科技力量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文化创意、旅游、体育休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完善支持企业创新转型的配套政策,放大政策支持的杠杆效应。
(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学习借鉴浙江等地做法,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力争到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建立正向激励、容错免责机制,鼓励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强化政风教育、监管和问责,激发各级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深入开展精准帮扶企业活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市场开拓、要素供给、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挂牌上市等实际困难,并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公检法部门和政府行政执法部门与企业界经常沟通联系机制,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建设法制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倡导各级干部坦荡真诚地与企业家交往;选树优秀企业家典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爱护、服务、成就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